進一步扼殺網上言論的“網絡新聞管理法”週四(1日)起實施。本台記者調查發現,儘管曾遭網站強力封鎖群組,但大多數民間人士無意自我約束。根據過去事例,民間持續抵抗,讓網絡禁令形同虛設。(黃小山 / 文宇晴 報道)
由網信辦頒發的《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矛頭直指媒體新聞信息發佈,其中,獨立發佈新聞和評論,被列為重點管控範圍,要求必須擁有發佈資質。該規定也讓公眾擔心,網上新聞訊息從此終結。
藝術家追魂透露,近幾天來,網絡封殺聊天群組的力度急增。此前也有經常性的封群行動,但管控的力度沒有這樣大。
他說:封號封群啦,微信群封得很厲害。我那個大號吧,呆了有300多個群,前4、5天嘛,大概封了50個群。我自己的一個群呢,就直接封了,什麼都沒說。以前也有,但是沒這麼厲害。
此次網管辦出台針對新聞信息發佈的管理規定,是《網絡安全法》框架下的其中一條法則,媒體和律師因調查需要獲取個人信息,在此條款中則可能被指違法。
律師陳先生指出,除了上訴條款外,週四開始實施的,還涉及兩高對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問題的解釋權,法例禁止披露和發佈公民個人信息,販賣50條公民個人信息可入罪。條款看似在保護民眾個人隱私,但在公權不受監督的環境裡,禁止媒體和將披露信息列為違法行為。
評論人士江淳認為,新法例違反憲法中關於言論自由的規定。同時,新規定無法阻止民眾表達訴求。
他說:肯定膽子小的他就不敢發了唄。但是它擋不住的,該寫還是要寫,該說還是要說。十幾億人口的這麼一個國家,知識分子也多,現在網絡上的寫手也多,我估計它是制止不了這個事情的。而且它這個是跟憲法相違背的,他也沒有通過立法,他就是這麼一個規定,這叫什麼東西啊?不過集權類的政府它都是說一套做一套,想怎麼弄就怎麼弄。
江先生還表示,實施當日還沒有傳出有人因發佈新聞或曝料被抓的消息,也可能是剛開始,消息還能及時傳出。
迄今為止,網信辦沒有回應本台記者的採訪請求。其官網電話也無人接聽。
中共18大以後加強了網絡管控,並於2013年12月成立了以習近平為組長的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此後,中國也因此成為羈押媒體人和公民記者最多的國家。但民間的抵抗一直在持續。去年2月4日,官方出台了《網絡出版服務管理規定》嚴控網絡信息發佈,但在民間抵抗下,除了重點政治犯之外,該規定對大多數人形同虛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