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明言即將落實網絡實名制

0:00 / 0:00

中國公安部法制官員週二(29日)提及網絡立法時指出,即將落實網絡實名制的規定細節。大陸網絡人士認為,當局首次發出完全控制網絡信息的信號,對民眾具威嚇作用。(海藍 報道)

全國人大常委會六月審議《網絡安全法草案》,包括確認網絡實名制及電子身份證制度等,而公安部已在籌備落實立法。

中青在線報道指,公安部網絡安全保衛局法制工作處處長李菁菁,週二提及網絡安全態勢及網絡立法走向時表示,下一步將明確細化網絡實名制,加強公民個人信息保護。

李菁菁指,互聯網時代,犯罪與網絡結合更加緊密,網絡犯罪大幅上漲,網上違法信息傳播蔓延等,使網民上網的安全感下降,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防禦能力極待提升。

她認為立法應從六個方面進行設計,包括樹立新的網絡安全觀,加強頂層設計及統籌規劃,兼顧網絡安全保護和網絡社會治理,明確政府、企業、用戶各自的網絡安全責任,加強行政立法與刑事立法的銜接,並積極參與和推動網絡空間國際立法。在"加強行政立法與刑事立法的銜接"這一條,她表示,要對網絡實名制做出更具操作性的規定。

廣州網絡人士野渡表示,有關部門以往也有發出類似信號,但這次是公安部門明確發出完全控制所有網絡信息的信號,網絡實名制是其中一項手段,與早前推行網絡虛擬身份證相輔相成。此後,每個人在網上的信息都被監控,不管你在何處包括家中,也要用網絡身份證進入,對維權人士來說,當局可以定位他們在那裡,並監控他們的信息,例如訪民到了北京,只要他上網包括發手機微信,當局可以定位其位置,這是網絡維稳手法。

野渡說:當你發信息,他們便可監控你發什麼信息,第二可以完全控制你們在什麼位置,因為登記上網,在當局的監控系統中,可以顯示所處位置。

湖南維權網民歐彪峰指,他非常反對實行網絡安全立法及網絡實名制,這是加強網絡言論的管控及打壓。目前有些網民認為,他透過匿名的方式,可以把不同觀點在網上表達,但一旦實行網絡安全法及實名制,民眾將會不敢表達,對維權網民也形成威嚇作用。

歐彪峰說:現在如果說要進行網絡安全立法,進行網絡實名制,那很多人即使有任何想法,都不敢表露,對我們也形成威嚇,這樣人家更加驚若寒蟬,不敢說話。

大陸維權網站中國天網負責人黃琦指出,網絡實名制成為打壓維權人士的工具,而中國天網自1999年已全部實名制,投訴的維權人士及反腐敗人士都用真名,因為他們堂堂正正,目前天網有十一名義工在監獄都是因為天網歷來實名制,被當局打壓及抓捕。不過,當局推行網絡實名制,匿名網民將面臨被抓捕。

黃琦說:對我們沒有影響,但是我想對全國很多以匿名反映一系列問題的網友們,會有問題,這些網友們會像天網那麼多義工一樣,前呼後應被抓捕。

他補充,實名制必然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也反推大家更加嚴謹寫出相關問題,既是好事也是壞事。

中國人大網曾於7月8日公佈六月審議的《網絡安全法草案》,並向社會大眾征求意見,截至8月5日止;其中限制個人及組織利用互聯網從事危害國家事件﹐並允許在重大突發事件限制網絡。按照網絡安全法,網信辦統一監管互聯網的職責,並確認網絡實名制及電子身份證制度,它更確認曾在新疆等地實施斷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