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韓三國領袖上周六(19日)舉行高峰會後簽訂《協議公約》,應對挑戰及威脅,矛頭直指中國;但日本要實踐「國家安全保障戰略」應付包括中國的威脅,則要大幅提升43萬億日圓(2924億美元)的軍費,提出每年「增稅」1萬億日元的政策,引起國民反感,更未能勉救內閣低支持率的頹勢。在日港人組織分析指,國民反對增稅不代表連同反對增軍費,為「台灣有事」作出準備普遍獲國民支持,只是岸田內閣對增稅的政策解釋不足。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完成美日韓三國高峰會後,馬不停蹄到福島核電廠巡視,周一(21日)更決定在周四(24日)將第一批的福島輻射水排出海,並未有理會中國、香港、澳門停止輸入海產的政策。
岸田文雄內閣不但在輻射水寸步不讓,過去一年更罕有地向中國擺出強硬姿態,大增軍費,購入長程導彈,為南海一旦「台灣有事」作好準備。
去年七月解放軍向日本專屬經濟海域發射導彈,5個月後岸田文雄內閣提出「國家安全保障戰略」,將17萬億日圓(1156億美元)軍費增至43萬億日圓(2924億美元)。到今年8月,內閣更提出歷來最多的7萬億日元軍備經費預算申請,準備購射程達1000米的長程導彈,針對軍事上島嶼防衛策略。
岸田決意加稅 支持率新低
雖然岸田內閣在軍事與經濟上積極實施與中國抗衡的政策,但連日多間日媒的民意調查顯示,岸田文雄的支持率徘徊30%,已接觸到國內稱之為內閣倒台的「危險水域」界線。
岸田文雄每次參與國際事務會議,均會刺激支持率。今次出訪美國,與美國總統拜登、韓國總統尹錫悅登出席三國高峰會,在外交、軍事與科技取得共識,應對台海危機。可是,岸田文雄外交上取得的成果,仍難挽低民意的頹勢。
國民反對加稅以支持軍備 岸田:非加不可
為了支持增加軍費,岸田文雄去年年底提出增稅的方案,預視未來每年需增加稅收1萬億日圓。《朝日新聞》去年12月的調查顯示,雖然過半民眾支持日本擁有攻擊能力的自衛軍力,但亦有過半人反對為了增軍費而增稅。
分析:日本增稅政策有壞歷史 市民失信心
日本香港民主聯盟發言人葉錦龍接受本台訪問時表示,縱使今次三國高峰會「承認三國關係恒常化」,一旦台海遇戰事,日本亦有盟友支持,但岸田內閣的民調依然低迷。
葉錦龍:大家對於岸田文雄的經濟政策是有不安的,你增加軍備,但軍費從哪裡來?如果要增稅,那政府如何解釋增稅的用途和目的是對的。 過往在日本的增稅的歷史裡面,曾有不實的情況。其實政府要做解釋,要令稅項做到名符其實。
今年6月政壇關注到岸田內閣民意低至新低,外界議論紛紛,討論岸田文雄會否解散內閣,但岸田文雄已否認有此需要。
記者:張仕仁 責編:李榮添 網編:江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