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相「習普會」時突訪烏克蘭 評論:證日本不向強權低頭決心

2023.03.22
日相「習普會」時突訪烏克蘭 評論:證日本不向強權低頭決心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周二(21日)突襲訪問烏克蘭首都基輔,並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舉行會晤。
路透社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訪俄羅斯國事訪問之際,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周二(21日)突襲訪問烏克蘭首都基輔,並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舉行會晤,令岸田文雄成為二戰後,首位踏入戰爭國度的日本首相。評論認為,岸田文雄訪問烏克蘭承受很大風險,但此舉向世界宣告了日本不向強權低頭的決心。

岸田文雄承諾 向烏克蘭提供3千萬美元裝備

綜合傳媒報道,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結束在印度的訪問行程後,周二突然到訪烏克蘭。據日本外務省表示,岸田在首都基輔與總統澤連斯基會談,並舉行聯合記者會,表達對於與烏克蘭合作以及決不動搖的支持。

岸田批評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破壞國際秩序,承諾透過北約基金提供3千萬美元,協助烏克蘭獲得非致命裝備;澤連斯基讚揚岸田是國際秩序的真正強大捍衛者,亦是烏克蘭的長期朋友。他接受岸田邀請,5月以視像形式出席在廣島舉行的「七國集團峰會」。

評論:岸田向世界宣告 日本不向強權低頭的決心

日本資深媒體人矢板明夫周三(22日)對本台指,岸田此次冒著極大風險訪問基輔,除了是因為G7峰會即將舉行,其他領導人都去過了烏克蘭,岸田亦需要展示自己有發言權,而且擁護自由、民主價值;另外亦想證明,日本在支持烏克蘭這件事情上不落人後,也宣告日本不向強權低頭的決心。

矢板明夫說:中國和俄羅斯的首腦會談,習近平去了莫斯科,這種事情對於日本來講壓力很大,日本周圍的兩個巨大無比的鄰居都對日本充滿敵意,而且都是擁核國家,這兩個國家聯手對日本是有很大的壓力。岸田去烏克蘭也是向外表示日本決不屈服於強權,絕不接受用武力單方面改變現狀的方式,所以這也是對中國和俄羅斯元首的一種回應。

原本除了日本之外,七國集團其餘首腦都曾訪問過基輔。日媒報道指,岸田力爭在5月在廣島舉行的七國集團峰會前實現到訪烏克蘭,以向國際社會展現七國集團團結、堅持對俄制裁以及支持烏克蘭的態度。

日本首相罕有秘密訪問外國 評論:承受很大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今次是烏克蘭戰事爆發1年多以來,岸田首次到訪烏克蘭。為確保安全,此行事先沒有對外公布,岸田結束印度訪問後,周二凌晨乘坐包機而非政府專機,由印度飛往波蘭,再轉乘火車前往基輔。日本《共同社》報道指,日本首相秘密訪問外國的做法極其罕見。

對於今次行程保密,矢板明夫指出,日本實行「和平憲法」、「非武装中立」,岸田出訪烏克蘭戰區有很大風險,因此行程必須保密。

矢板明夫說:日本有和平憲法,日本的軍警不可以在海外攜帶及使用武器,這日本的法例有規定,所以岸田這次去烏克蘭如果被襲擊,日本是沒辦法保護自己,岸田也沒辦法反擊,如果出國也沒辦法營救,所以在這種很大的風險之下,只能用完全保密的形式出發。

二戰後首位踏入戰爭國度的日本首相

矢板明夫指,岸田這次的「閃電外交」,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岸田此行只帶了不到10個隨從。一行人赤手空拳,在沒有武裝保護的情況之下,秘密進入烏克蘭,這亦是二戰後,日本首相第一次踏入戰爭中的國度。

岸田文雄秘密訪烏,被喻為是「歷史性」時刻。烏克蘭外交部形容岸田文雄的歷史性訪問是「團結的標誌」,又感謝日本為兩國未來的勝利提供大力支持和貢獻。

岸田抵達基輔後,先到訪去年被俄軍佔領、曾有多名平民死亡的布查鎮,在一個教堂前獻上花圈,並鞠躬默哀。岸田指,對布查鎮有無辜平民被殺感到非常憤怒,他代表日本向受害者致以慰問,強調日本會繼續支援烏克蘭恢復和平。

美駐日大使:岸田與自由站在一起 習與「戰犯」站在一起

《美聯社》報道,美國駐日本大使伊曼紐爾(Rahm Emanuel)認為,岸田文雄與習近平同日出訪俄烏,表現出兩種截然不同的夥伴關係,形容「岸田與自由站在一起,習與戰犯站在一起」。

中方勸美方停止甩鍋推責

而對於岸田出訪烏克蘭,中國外交部則指責加劇緊張關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批評岸田,稱「國際社會應堅持勸和促談的正確方向,為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創造條件。我們希望日方多做有利於局勢降溫的事,而不是相反。」

對於美方指中方在烏克蘭問題上的立場難言公正,汪文斌回應指,中方不是烏克蘭危機的製造者,也不是危機的當事方,更沒有向衝突的任何一方提供武器。習近平對俄羅斯的訪問是一次友誼之旅、合作之旅,也是一次和平之旅,中方奉勸美方審視檢視自己在烏克蘭問題上所發揮的作用,糾正錯誤行徑,停止向中方甩鍋推責。

記者:董舒悅 責編:李世民 網編:劉定堅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