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司法改革 業者指司法不獨立改革徒然

0:00 / 0:00

中國最高人民法院周四(26日)提出一系列改革意見,包括成立法官懲戒委員會,處理法官濫權的投訴;並建立巡迴法庭審理制度,跨境審理重大案件,避免地方法院出現偏袒的現象。曾受害於司法腐敗的維權人士和律師均認為,若中國司法部門不能獨立,實行專業、奉行廉潔,一切改革建議皆徒然。(林靜報道)

中國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李少平,周四在北京召開記者會,介紹多項司法改革意見。

其中,較為觸目的,包括成立法官懲戒委員會,以研究制定公開、公正的法官懲戒程式;另外,設立最高人民法院巡迴法庭,審理跨行政區域的重大民商事、行政等案件,又會探索設立跨行政區域法院。最高法院還提出,將推動建立政府領導干預審判、插手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

對於最高人民法院,提出一系列改案建議,投資受害者、曾參選人大代表遭打壓的北京維權人士野靖春,周四接受本台訪問時指,她上訪十多年,與來自五湖四海飽受冤情的訪民,訴諸法律的案件不計其數。對於法院不公平處理、官商權勢互相包庇,他們絕對有深刻的體會。

她認為,司法部門過去曾推出五花八門的整肅改革,但成效不彰,甚至不了了之。而今次最高人民法院再推出新建議,細節仍處於空泛,她不看好能有效執行。

野靖春說:我認為最高法院出台了這些東西,以我過去的經驗,他們還是要有點案例,做出個典範來,不過我對那些建議的成效不看好。多年來,推出的政策,都是風大雨點少,尤其是在司法部門,可能在北京還好一點,但落到地方,政策就不行。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小的總有法子對付。

在2010年,遭北京市司法局以"擾亂庭審紀律"為由,吊銷律師營業執照的維權律師唐吉田接受本台訪問時,認為最高人民法院即使有再好、再有建設性的整肅念頭,若中國司法部門始終不能獨立,司法部門不能建立行之有效的專業、廉潔之風,在現今腐敗的政權運作下,黑暗勢力始終能夠插手干擾。

唐吉田說:各級各地法院人員、法官能夠各施其職,除了服從公平、正義、良知理念,其他甚麼的,都是簡單複雜化。所以在這情況下,不能在現有司法弊病上思考,只是在一些細節糾纏,恐怕出來的效用也不會明顯,但短期當然會有一點哄動和熱鬧。

今次最高人民法院發佈的改革文件,7個建議範疇共65項,涉及法院組織、司法管轄制度、法官履職保障、審判權力、法院人事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