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台人士內地工作將毋須就業證 台學者憂融台政策增矛盾

0:00 / 0:00

國務院宣布,港澳台人士到內地工作將毋須辦理就業證,香港工聯會指新政策能夠令香港人更有保障,亦有商會表示可以吸引更多內地企業聘請香港人。不過台灣的政治學者認為,這是大陸當局一種「融台」政策,擔心造成台灣人對大陸的經濟依賴。(劉少風 報道)

港澳台居民到內地工作都要申請就業證,才會受到法律的保障。國務院周五(3日)宣布取消這個做法,並將會提請人大常委會修訂相關法規,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要在就業服務、社會保障、勞動權益保障,以及失業登記等方面,盡快制訂配套措施。

香港社會各界對新政策有不同看法,其中工聯會會長吳秋北表示歡迎,指不少內地僱主都不會為香港的上班族申請就業證,香港人的權益得不到保障。

吳秋北說:有些僱主為了方便,或者疏忽、甚至故意不做這件事(申請就業證),因為實際操作上來,對他(僱主)使(僱)用員工的作用不大,如果出現了一些勞資糾紛,或者欠薪、工傷,要去索回(償)、去社保投訴,往往都是因為他(員工)沒有做到就業證,很多時候跟進不到。

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蔡冠深認為,新措施能夠吸引更多內地企業聘請香港人,相信在廣告設計、市場推廣等講求創意的行業,香港人會比較吃香。

蔡冠深說:他們(內地企業)覺得香港那邊(的人)至少國際視野會好一點,比較靈活,更加市場化,如果工資待遇差不多,亦沒有甚麼特別要求,不會有那麼多麻煩的事情,他(內地企業)可能會優先(聘)請香港人。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李慧琼指,政策對年輕人就業有實際作用,可以多一個選擇。她希望在生活便利方面有相關的政策,她希望中央能夠考慮讓香港人申請內地身份證,或在回鄉證加上內地身份證編號,減少港人在內地生活的障礙。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林卓廷周六(4日)對本台表示,政策方便港人到內地就業,但本身申請就業證並不困難,認為這個並非吸引香港人到內地就業的主要因素。

林卓廷說:我想主要不是工作(就業)證的申請,前景、待遇是最主要的考慮因素。文化的差異,尤其香港是一個自由的社會,國內很多資訊都是被封閉,這些都是令到很多人,回國內工作的時候多了顧慮。

在新措施下,台灣人到大陸就業同樣免辦證,台灣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副教授曾建元接受本台訪問,他認為這是大陸的「融台」政策,在台灣經濟發展較疲弱下,吸引台灣的人才和資金,令台灣對大陸造成經濟依賴。他相信,政策對台灣人有一定吸引力,但同時會帶來風險。

曾建元說:現在中國大陸現在對人才的招徠是非常積極,所以很多(台灣)人還是願意試一試。對很多台灣人來講,中國大陸在全球的經濟當中,它的影響力當然比台灣大,所以到中國大陸去,很多台灣人作為一種跳板。但實際上到中國大陸去,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它的國民很多的要求,也進一步同樣要求台灣人都要遵守,譬如就人權、自由方面,中國大陸現在也要求台灣人要有促進國家統一的義務。

曾建元指,台灣人到內地工作,會受到大陸當局嚴密監控,有機會成為威迫利誘的對象,並可能造成兩岸民眾矛盾增加,不會為兩岸關係帶來正面影響,反而成為不利因素。

至於政策的實施日期,國務院指在相關部門制訂監管細則後,將於20個工作天內按規定向社會公布,並加強宣傳解讀,確保落實到位。

中國勞動及社會保障部自2005年開始,規定到內地工作的港澳台人士要由僱主為他們申請《台港澳人員就業證》,才會受到法律保障。要申請就業證,僱主要向相關部門提交多項文件,包括營運執照或登記證明、擬聘請僱員的健康狀況證明、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以及其他法律及法規所規定的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