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遗忘】刘晓波逝世5周年 内地维权人士以文字受访分享感受
周三(13日)是中国异见人士、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逝世5周年。本台尝试联络中、港多位曾声援刘晓波的维权人士,惟部分人在政治压力下而婉拒访问。经过多翻联络后,本台成功跟目前在大陆的一个活跃维权人士「白水」(化名)接触,并以文字访问他,分享他对刘晓波逝世5周年,及现今中、港两地的人权状况的观察。
记:刘晓波逝世5周年,对于曾经纪念和关注的维权人士,是否被监控和威胁?人身安全情况如何?你认为官方的监控程度和甚么原因有关?
答:这次刘晓波逝世5周年,广州好多人都被警告了,要求不得参与悼念,尤其是集体性、公开化的活动;甚至有些人「7.13」当天被国保贴身控制。人身安全没甚么问题,但是人身自由被变相限制。官方监控的原因就是不希望2017年的江门海祭案重演,当年的集体悼念事件经过香港媒体报道,影响很大,在共产党内部看来属于「政治事故」,据说导致一个公安局副局长、一个派出所所长被免职,好多警察被处分。今年「7.13」5周年临近二十大,更是风声鹤唳,官员们不管有没有机会上位,起码要保证自己不掉乌纱帽,所以就高度戒备。
记:对于今年刘晓波的悼念日,有何特别感受?你会用甚么方式悼念?
答:今年悼念的人更少了,民间普遍沉默。2017年刘晓波患肝癌保外就医,到逝世有一个多月,好多公民、好多媒体、NGO、外交官关注,所以刘晓波逝世当天消息在网络墙内外刷屏了,包括推特、脸书、微信朋友圈、微博。当时的舆论有一个发酵的过程,现在的互联网管控,在墙内更精细更严密了,这种消息没有机会发酵,每个人都好像在自说自话,别人听不到看不到,除非是线下聚集、当面沟通,否则局域网(墙内互联网)有点变成民众时政沟通表达的障碍,或者说言论黑洞,不管你说了甚么,最后都消失不见,一点波澜一点涟漪都没有。
我只能在心里,默默为他祈福,然后跟身边熟悉的朋友讨论他,讲述他的民主主张、自由精神、抗争事迹。陌生人就不太敢说,因为现在国内大家认知差距比较大,跟观念差异太大的人说太多没甚么意义,除非大家都愿意彼此倾听,各自表述。
记:面对人身安全的威胁,为何你仍要坚持纪念刘晓波?
答:坚持是坚持,但是现在我也不敢公开悼念,因为每个人的处境、承受能力都不同。人民可能有超过一半的人已经觉醒,其他的多数在装睡,但是觉醒者要走到集体抵制、不合作、抵抗、抗争还得好几年,这个过程会是自发、零散、无组织、低组织化的。但是当权者会在这段期间极力挑动外部危机,为内部危机转化压力、转移视线,比如制造台海、东海、南海紧张局势。
记:你会如何形容中国现在的人权状况?你认为习近平继续掌权的中国,人权状况会如何?
答:中国现在的人权状况当然是在急剧恶化,言论空间更加逼仄,政治反对派、异见人士、维权人士普遍沉默,但是民众乃至官僚的不满也在快速蔓延、升温。未来「终身制」正式登场,决策的不确定性大增,为了竭力保政权,政治高压、言论管控会持续升级,直到财政耗竭、货币金融秩序崩溃。
记:你认为香港的人权状况又如何?香港曾经是纪念「六四」和刘晓波逝世之重要发声地,对于现在的香港你有何想法?你有何说话想跟香港人说?
答:香港的人权状况就是大陆化。共产党高层对于香港官员和民众都不放心,视之为乱臣逆子,毕竟香港曾经是自由之地。所以为了迎合北京,有些香港官员、富商、名流要表现得比内地人更卖力,民众也要假装更乖巧、顺从才能适应《国安法》新时代,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离港逃难,但是随著内地局势持续恶化,这种表象终究不能长期维持,中央政权内部危机凸显,控制力下降之时,香港人心的疏离、反叛相比占中运动、反送中运动会愈加剧烈。
最后我想对香港人说,「等等,再等等,比命长」。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