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五百強」美企史丹利百得撤出深圳 廠房停止運作
2020.10.28
美中爆發貿易戰以來,陸續有外企把產業鏈撤離中國。全球最大五金工具企業史丹利百得(Stanley Black & Decker)也加入行列,宣布關閉深圳工廠,估計涉及數千名員工。外界相信,史丹利百得的決定是基於商業考慮,有輿論則認為,這家龍頭企業選擇離開深圳與當地的政策有關。(高鋒 報道)
以「構思大膽創新」作為企業口號的史丹利百得,以生產電鑽、電批等五金工具聞名全球,名列《財富》雜誌五百強企業,上世紀90年代在中國成立子公司,至今研發出一百多種工具系列,透過分銷網絡銷售全球。
廣東傳媒為慶祝深圳特區成立40周年,早前還對這家工廠進行專題報道。當時企業高管表示,公司透過充分利用協作機器人等先進技術,大幅削減了生產線所需人手。可是,這家全球最大五金工具企業周一(26日)突然發公告,宣布解散深圳子公司,深圳工廠從當天開始停產。
上傳互連網的公告表示,市場整體環境變化,加上行業內競爭加劇,集團基於戰略發展需求,加速重整業務資源,以提升市場競爭力。至於生產線會遷到東南亞還是美國,目前尚未明朗。
台灣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秘書長曾志超表示,自從美中爆發貿易戰,不少外企已把產業鏈撤離中國,遷往東南亞。史丹利百得的產品以出口為主,加上中國未能有效遏制侵權行為,面對艱難處境,選擇走這一步是可以理解的。
曾志超說:美中貿易戰後懲罰性關稅大增,導致成本大幅增加,逼迫這些產業大量外移。(技術)被偷竊的情況很嚴重。它本來是很有分量的(企業),但是中國大陸市場出現越來越多競爭者。它的一些優勢全部都被copy(抄襲)了,影響了它的發展,如果它的量(生產量)不夠大,在大陸生產並沒有好處,而且也不利它出口。這類產業會面臨很大壓力,出走的可能性也最大。
台灣中華經濟研究院大陸研究所所長劉孟俊相信,史丹利百得的決定可能與近年深圳當局重視高科技發展有關。
劉孟俊說:深圳那邊是比較偏向創新性的,比較鼓勵innovation(創新)。或者深圳政府覺得,它需要歡迎更具有innovation能力的企業留下來。至於五金這種比較傳統traditional的產業,可能就不受政策歡迎了。
綜合大陸傳媒報道,資方提供的賠償方案高於法定標準。劉孟俊認為,史丹利百得撤資不會遺留爛攤子,但可能會引發羊群效應。
劉孟俊說:它是全球知名的企業,應該不至於留下爛攤子。它可能會按照中國法規去處理撤走的程序,這方面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因為史丹利百得是全球知名的品牌,可能會形成一種示範效果,發出訊息,當地投資環境可能變差了,有惡化趨勢,形成連串(鎖)效應。
資料顯示,史丹利百得在深圳的廠房佔地面積54000平方米,僱用數千名員工。除了在深圳,史丹利百得在蘇州,上海等地也設有生產和研發基地。2010年,百得因搬遷問題曾引發數次罷工,規模最大的一次有數千人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