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馬拉雅山—青藏高原地區的冰川、與湖泊等每年向亞洲提供860萬立方米淡水。從這裏發源的河流包括中國境內的黃河、長江、流經包括中國及多個東南亞國家的湄公河、印度境內的恆河等,因此,喜馬拉雅山—青藏高原地區又稱為 “亞洲水塔”。
中國民間環保組織,大衆流域管理中心主任于曉剛表示,氣候變化令冰川急劇融化,過去數十年間已消融了一半。如果這個狀態持續下去,中國西南部出現乾旱的情況會越趨頻繁。他說:在過去的四、五十年間,這個冰川至少已消失了一半,現在這個速度,再過20年,可能又要消失一半。西藏地區的冰川亦融化了很多,那個水都已經流走了,所以西藏及中國西南方都會趨向乾旱。
總部在美國的環保團體太平洋環境組織中國項目顧問溫波表示,湄公河上游的水源來自冰川融化,隨著冰川迅速消失,加上大量森林被破壞下,令湄公河出現容易發洪水及乾旱兩個極端。他說:上游瀾滄江主要水源來自冰川融化的水,現在冰川不斷退縮,上游的水量也大減。加上氣候變化造成森林破壞,湄公河地區出現甚麼問題,只要下雨,就會發洪水,如果不下雨,就會非常乾旱。
綠色和平北京辦事處中國氣候與能源項目經理楊愛倫表示,冰川急劇融化導致湄公河水量減少,對主要以農業維生的下游國家影響深遠。她說:下游有非常大的人口依靠農業,注入河流的冰川融化的水是他們灌溉的主要水源,他們的發展前景令人擔憂,對務農維生的居民影響更是非常深遠。
楊愛倫說,世界各國大量燃燒煤炭等化石燃料導致全球變暖,是加速冰川消融的主因,嚴重威脅亞洲十幾億人賴以生存的水源。
楊愛倫表示,科學研究表明要避免全球變暖的嚴峻後果,地球升溫必須控制在攝氏兩度之內。綠色和平敦促發達國家儘快大幅度提高其目前的減排目標,使其溫室氣體排放量到2020年降低到1990年水準的四成以下,而發展中國家亦需採取積極措施來控制排放,到2020年減少一成半到三成的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