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網媒《The Drive》軍武專欄「戰區」引述美國海軍情報辦公室文件指,中國造船廠的產能是美國的232倍,並預測中國戰艦將大幅超越美國。台灣軍事專家分析,美軍作戰概念及航母、潛艇製造技術都比中國先進,但後勤和維修等領域仍有待加強,而台灣軍方早就發展岸置反艦飛彈,讓中國渡海侵台難度和代價增加不少。
「戰區」專欄引述美國海軍簡報資料報道指,中國造艦能力約為2325萬噸,美國則不足10萬噸,兩者相差至少232倍。截至2020年為止,中國海軍共擁有355艘包含戰艦、潛水艇等,美國海軍則有296艘。美國海軍估計,到2035年中國將有475艘作戰艦艇,美國則約有305至317艘,差距將進一步擴大。至於噸位方面,預計2040年中國將接近500萬噸,而美國海軍到時將接近600萬噸。
美國海軍回應「戰區」的報道表示,引用的文件是美國海軍情報辦公室(Office of Naval Intelligence)製作的簡報投影片(PPT),目的是呼籲美國國會議員及民眾,關注中美兩國在造船能力和海軍總規模方面令人擔憂的「差距」。

台灣國防院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研究所副研究員舒孝煌,接受本台訪問表示,中國造船噸位超越美國,代表工業水準已可應對戰爭時期,軍艦可快速維修和後勤補給,但並不代表中國海軍超越或接近美軍水準。
舒孝煌說:目前看來美國海軍的船數量雖然比較少,但它的噸位比較大,他運用很多新的作戰概念,就是「整合式全領域海上力量」。這些新的作戰概念,要在太平洋地區運用全軍種,不只是海軍而是空軍加上陸軍、陸戰隊和Coast Guard(海岸警衞隊)等等,要在未來應付印太地區衝突。就是美國的作戰概念是比較新的,武器系統也比較先進,尤其是美國的整合式導引、精準打擊的能力都很強。
不過,他表示中國「下餃子式」造艦,使渡海攻台能力快速增加。
舒孝煌說:民間的造船能力也增加,這代表甚麼?它作表作戰時可以徵召很多民用船隻,來協助他進行渡海作戰。因為他需要龐大的兵源、裝備、補給等,這些(民用)船隻都可以支援作戰,像滾裝輪船,汽車運輸船,潛舉輪這些特殊的船艦都可以支援它作為海上補給,中繼的頻道,類似於海上基地的概念。
他認為美國在頂級的造艦上,例如航母、潛艇持續領先,以及在第二級的巡洋艦、驅逐艦都沒問題,而美軍已察覺這個問題,並著手定出補救辦法。
記者:鍾廣政 責編:李榮添 網編:江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