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2017年將中國評級由「Aa3」降至「A1」,展望調整至「穩定」後,國際信用評級機構穆迪(Moody's)再度調整中國評級看法,雖然維持中國「A1」評級,但將評級展望由「穩定」下調至「負面」。
《路透社》 報道,穆迪指出,下調中國的評級展望反映愈來愈多的證據顯示,當局將必須對債台高築的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提供更多財政支持,對中國財政、經濟甚至制度實力構成下行風險;對評級展望的調整還跟中期經濟增長的結構性和持續性下滑,以及目前房地產行業規模縮減的相關風險增加有關。
穆迪確認中國長期本外幣發行人及高級無抵押評級為「A1」,認為中國有足夠資源有序地管理經濟轉型,而國內有大量儲蓄可提升債務承受能力,但預期中國在2024年至2025年的本地生產總值(GDP)極其量只有4%增長。穆迪上一次下調中國評級是在2017年,當時由「Aa3」降至「A1」,原因是當時穆迪擔心中國財政狀況未來數年將被經濟增長動力放慢和債務增加影響,也是自1989年以來穆迪首次降中國評級。
中國財政部表示「失望」
對於穆迪調降評級展望,中國財政部表示「失望」,稱在全球經濟復甦勢頭不穩、動能減弱的背景下,中國宏觀經濟持續恢復向好,高品質發展穩步推進,尤其是第三季以來,積極變化進一步增多,內生動力不斷增強,經濟成長新動能持續發揮積極作用,預計第四季中國經濟將維持回升向好態勢,中國仍是世界經濟穩定成長的重要引擎。
中國財政部強調,透過部門及地方政府努力,中國防範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制度體系已經建立,相關債務處置工作取得積極成效,房地產市場下行,為地方公共預算等帶來的影響可控,穆迪沒有必要擔憂中國經濟的成長前景及財政可持續性。
記者:李向陽 編輯:溫曉平 網編:江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