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年來,中國地產市場不景氣,不少房企資金鏈斷裂。截至周四(14日),全國已有超過180個樓盤的業主聯名,又有不少中國準業主組織維權活動。他們要求樓盤復工並按期交樓,否則購房人將集體停止償還貸款。監管部門則連日召開緊急會議並約見多家銀行代表,討論地方樓盤項目停工及停繳貸款等風險。
去年以來,不少民營房企項目停工,延期交付或爛尾。一份社交媒體流傳的匯總名單顯示,河南省的「問題樓盤」數量最多,超過30個;其次為湖南省和湖北省。
《中國新聞周刊》報道,河南鄭州高新區「永威金橋西棠」住宅項目,附近4公里內有4所大學,吸引了大量高校教職工和畢業生購買。該號稱「最高學歷樓盤」目前已停工。為了督促房企復工,業主們組成法務組、監督組、視頻組,多次與房企政府部門溝通協商,還營運起社交媒體、短視頻帳號,將買房經歷寫成近7萬字文章,但多方努力下至今停工7個月仍未復工。
爛尾樓業主:走投無路之舉
樓盤爛尾問題惡化,迫使不少中國準業主組織維權活動。深圳寶安區的樓盤「佳兆業樾伴山」,兩年前開盤就早已售罄,目前同樣處於停工狀態。網媒第一財經引述消息說,盛傳這個「豪宅盤」”的全體業主已決定,若項目未能在下周三全面復工,還沒還清貸款的業主將停止還月供,直到樓盤全面復工。也有部份樓宇買家聯名向當地住建局、銀監局、貸款銀行發出了《強制停貸告知書》,要求強制停止償還貸款,直至相關項目完全復工為止。
綜合陸媒及外電報道,涉及這一輪「斷供潮」的地區包括北京、上海、河南、河北、湖北、湖南、江西、廣西、山西、遼寧、安徽、福建、江蘇、雲南等。
廣東省一名要求匿名的房地產業內人士向本台表示,「斷供潮」蔓延並非危言聳聽。
業內人士:目前在一、二線城市停工停產的項目不多,但是如果一、二線城市也出現有開發商大規模大幅度降價的話,這種狀況一樣會發生。幾乎是必然的。現在像恆大般暴雷的房企全國有三十多家,只要有其中一家全國性規模的,尤其是集中在一、二線城市開發項目的,類似恆大這樣的拋售的話,就會引發一、二線城市的狀況。
化名金山的中國經濟評論員認為,一線城市和豪宅樓盤對於中國樓市有指標作用。若連豪宅業主也信心動搖,恐怕預示中國房地產市場大崩盤。
金山:一線城市的樓市包括豪宅在內,代表的是中國中產階級往上的所謂社會精英群體對於硬件的物資需求。如果這個標杆倒閉的話,那其實是「自上而下」的崩塌過程。這個「滾雪球」效應,其實是帶動下層更大範圍低端消費的崩塌。標杆的意義比「從下往上」的低端停供停貸要嚴重得多。
中國銀行股地產股大幅下跌
受相關消息影響,中國銀行股、地產股處於大幅下跌狀態。路透社報道,投資者周四爭相拋售中國的銀行股、地產股以及中國地產商的債券。滬深300銀行指數跌幅高達3.3%,創下2020年3月以來的最低水平,而香港的金融股下跌1.5%,其中,招商銀行和興業銀行分別下跌多達6.3%和3.6%。
滬深兩個市場的中國地產股也大幅下跌。中國上市的開發商金地集團和綠地控股暴跌超過4%,而在香港上市的龍湖集團暴跌5.4%至四個月低點。
投資者也迴避中國房地產債券。中證房地產債券指數跌至近四年來的最低水平,而追蹤中國高收益債券的指數創下歷史新低。
中國專家倡財政部門和銀行共同出力
多地之所以會出現樓盤爛尾,核心仍在於部份地產商處在現金流危機,無力給建築商、供貨商付款。
作為中國證監會指定的信息披露平台, 《證券時報》援引匿名消息人士指出,考慮到停貸風波極易在全國範圍內大面積傳染,破壞商業秩序,對金融系統穩定會產生不利影響,建議財政部門和銀行共同出力減輕受困個人償債壓力。
記者:方德豪/高鋒/江日禾 責編:方德豪 網編:劉定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