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周二(3日)首次發表《中國的核安全》白皮書,指國內的核電安全營運指標居世界前列。但有工程師認為,中國急促發展核技術但未有足夠人才配合,加上中國的核安全監管欠缺獨立性,一旦發生事故可能造成很嚴重的後果。(黃樂濤 報道)
國新辦周二(3日)召開記者會,發表首部綜合性核安全白皮書,介紹中國核安全的基本原則及政策。國家核安全局局長劉華表示,中國長期保持良好的核安全紀錄,核電安全營運指標高踞世界前列,目前中國有47台核電機組運行,仍在興建的有11台,從未發生過大型核事故。
劉華說︰近年來,(核電)國際運行者協會WANO,統計的數據顯示,我國核電廠運行機組80%的指標,處於世界中值水平,其中70%的指標達到了世界先進值,應該說總體的運行指標,是處於世界前列。中國忠實履行國際義務和政治承諾,倡導構建透明、公平、合作、共贏的國際核安全體系。
白皮書指出,當局制定了核設施短期、中期、長期安全改進計劃,增強核設施抵禦外部事件、預防和緩解嚴重事故的能力,而且亦會密切跟從國際原子能機構,以及核電發達國家的最新安全要求,加強核安全的多邊努力及國際交流。
香港公共專業聯盟發言人、工程師黎廣德對本台表示,大陸現時是興建核電機組最多的國家,但質疑當局是否有足夠人才去營運及控制有關核電機組,如果由經驗不足的人士去控制,後果肯定很危險。
黎廣德說︰興建完新機組,還要營運的,所以要在很短時間內,培訓一大批既懂得建設亦都要懂得營運的核工程師及操作人員,最大擔憂是有沒有可能在這麼短時間訓練大批有經驗的人,如果有經驗的工程師及管理人員是攤薄(分散)了的話,他們管理一些新機組的能力,事實上是下降的,有機會令到將來出事風險會增加。
他表示,對中國的核安全監管的獨立性存疑,例如中國三年前在廣東的台山核電廠,採用的反應堆壓力容器由法國公司生產,同類容器數年前被發現碳含量超標,有導致核洩漏風險,但是這些問題全都是法國核安全局率先披露。黎廣德擔心,在中國大力建設核電機組下,日後遇到有問題出現,中國會隱瞞。
黎廣德說︰中國本身安全監管透明度低,我們沒有辦法從國內自己的報告,就知道整個生產、安裝的過程裡面,有沒有出現一些安全漏洞,在台山核電站,公眾所知道的問題,就是來源於法國核安全局,如果我們只是依靠中國核安全局的審批報告,我們根本無從得知毛病在哪裡。
另外,白皮書又指,針對美國商務部上月中,將中廣核集團和屬下三間公司列入出口管制的實體清單,劉華批評美方此舉泛化國家安全概念,濫用出口管制措施。他指,中美核能合作是互利互惠的,美方將中國核公司列入清單,不只對中國企業造成傷害,也對包括美國在內的企業造成影響。
劉華表示,除了中美核能合作以外,中國和法國、俄羅斯亦開展核能合作,發展一些重大項目。他強調,中國的核能合作是全方位的,並非只與美國一個國家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