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裁軍如火如荼 六萬軍人已轉職

0:00 / 0:00

中國的30萬裁軍行動自今年初啟動以來,至今共有近6萬名軍人獲安排轉職。中央發出文件,表示會從寬處理”軍轉民”相關安排有軍事專家相信,新一輪裁軍不會引起大規模政治震盪。(高鋒 報道)

57歲的陳風強,因為遺棄兒子罪判監三年,上月才出獄。這位廣東維權人士,年青時曾經加入解放軍,改革開放初期入伍,主要負責在湖北和山東興建鐵路。

陳風強: 我們屬於鐵頭兵,”逢山鑿路,逢水架橋,為國家建設,為了社會主義繁榮,無私奉獻。專門修建鐵路。和平年代修建鐵路,戰爭年代建設或者破壞鐵路。

直至1984年,陳風強由於眼部受傷退役,被安排轉型為鐵道部職工。他說,當年軍方雖然為他,以及同期轉職的軍人,安排了後路,但相應培訓並不足夠。

陳風強: 替你洗洗腦: 回到社會,要遵守社會主義制度,擁護共產黨。有些領導為你好,可能會叫你培訓一下,適應地方工作。當武警,當空軍後勤、炮兵的軍人,平時只是刷大炮,刷飛機,掃機場,站一下崗。一些武警(退伍後)無法養活自己,唯有偷、搶,走上犯罪的道路。

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宣布裁軍30萬,官方傳媒報道,有關工作是在三月啟動,解放軍全軍和武警部隊,今年到現在有多達5萬8千名幹部轉職地方工作。

解放軍報周四(1日)報道,中共中央13號文件,對深化軍轉安置會採取”四個放寬”,包括安置地去向、轉職年齡、擇業軍齡和職級,另外,會寬鬆處理邊遠地區和特殊崗位服役幹部的轉職安排,把他們安置到地級城市。

“新京報”同日報道,6月的全國軍隊轉業幹部安置工作會議,轉述了習近平的指示,講明不允許,以任何理由拒絕接收軍轉幹部,確保黨中央政令暢通。

河北、北京、上海等13個省市,自今年5月起,陸續針對軍隊轉業幹部安置,召開工作會議,分別提出對長時間服役以及作為重大貢獻的幹部,給予政策性照顧,並提及”鼓勵軍隊轉業幹部自主選擇職業”。

研究軍事問題的香港智明研究所研究總監許楨相信,現時中國的財政資源相對充裕,相信今次裁軍30萬,不會引起大規模政治震盪。

許楨: 今次所謂”軍轉民”的幹部,其實都是文職人員。他們對於適應行政機關,甚至地方部門,難度不會太大。第二,中國地方財政,尤其公務員編制,無論直接由政府或透過政府相關企業(撥款),資源都相對充足。如要逐步消化這幾十萬文職人員,起碼在財政或職業崗位上,不會像之前的裁軍,引起太大的社會或政治震盪。 坦白說,你去接受一個人,他是否適用固然是考慮,但最重要,說得俗一點,你是否有糧出給他。在公務員體制或收入,都經過幾次提升下, 我認為難度不大。

有評論就認為,習近平今次裁軍,目的是傳達中國整肅軍隊腐敗的訊息。尤其近年解放軍戰鬥能力受到外界質疑。裁軍有助撤走冗員,甚至趁機去除軍中的反改革派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