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第十九屆四中全會周一(28日)上午在北京開幕。外界對是次會議的焦點,主要集中在人事佈局問題。外界盛傳,習近平親信、現任重慶市委書記陳敏爾,以及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將晉身政治局常委。他們會否成為中共「第六代」接班人,成為外界關注焦點。(呂熙 報道)
中共第十九屆四中全會,周一(28日)上午在北京開幕,為期四天。據駐京港媒報道,在會議舉行地的北京京西賓館外,多架公安車、特警車,以及公安及便衣人員在附近一帶戒備,賓館外圍部分道路實施交通管制,車輛不能駛近,而附近的軍事博物館地鐵站,部分出入口亦關閉。
人事變動是這次四中全會的主要焦點。《新華社》及《人民日報》等官媒同日發文,回顧歷屆四中全會的看點,當中不難發現,多次的四中全會,都有重要人事佈局安排。例如在1989年,六四後的十三屆四中全會,選出江澤民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而在1999年及2004年的四中全會上,胡錦濤先後成為中央軍委副主席及主席。
是次四中全會前,外界盛傳,習近平親信、現任重慶市委書記陳敏爾,以及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將在四中全會後晉身政治局常委,其中陳敏爾或為成為習近平接班人鋪路。清華大學前政治學系講師吳強接受本台採訪時指出,即使四中全會真的敲定二人入常,也並不代表他們會在三年後全面接班。
吳強說︰黨內其實沒有力量能夠挑戰他(習近平)、改變他,能夠真的對他形成挑戰。換句話說這次四中全會,陳敏爾也好、誰也好,其實並不可能說,代替他的位置,成為一個新的接班人,在三年之後成位新的黨的總書記。習近平的第三屆任期應該沒有甚麼懸念,這次的人事變動不會觸及到這點。
但吳強同時指出,是次人事變動,顯示從三中全會通過修憲,刪除國家主席任期後,到是次四中全會的20個月期間,黨內出現了兩條路線鬥爭,一條是習近平路線,另一條是鄧小平路線,而習近平需要作出一些妥協。盛傳之中其嫡系陳敏爾以及「團派」胡春華獲得入常,可能就是一種政治交易。
吳強說︰在過去20個月發生中美貿易戰,香港問題等等,其實都在威脅,都在讓黨內外產生對他(習近平)的路線的一個懷疑,這個懷疑實際上是在動搖他的權威。換句話說,他在對黨內實務派的技術官僚作一個讓步,通過繼續稀釋常委的權力,同時同意胡春華接任的情況下,把自己的親信陳敏爾也同時安排進來。這實際上是一個讓步,是一個妥協性的東西。
吳強指,四中全會後公布的決議報告,兩條路線如何表述,同樣值得關注。他也估計,如果陳敏爾及胡春華雙雙入常,即政治局常委的人數,由七個變成九個的話,從習近平上任後逐漸被壓下的政治局常委的地位,將進一步被稀釋。
另外,根據中國官方傳媒如《新華社》、《人民日報》等,則繼續吹捧習近平常掛在嘴邊的「國家治理現代化」,甚至把所謂的「國家治理現代化」稱之為「第五個現代化」。四個現代化是指「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國防現代化、科學技術現代化」,簡稱四化,是毛澤東執政時於1950年代至1960年代提出的國家戰略目標。分析指出,中共宣傳機器把習近平鼓吹的政策和毛澤東時期戰策目標類比,是要藉此抬高習近平的地位。
然而,「第五個現代化」這個名詞,最早由中國民運先驅魏京生於1978年在西單民主牆上貼出,魏京生要求,把民主列為中國「第五個現代化」目標。
而習近平版的「第五個現代化」則強調「不是照搬其他國家的政治理念和制度模式」,而中共黨媒《光明網》亦曾發文,強調「國家治理現代化」絕不是西方化、資本主義化。
0:00 /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