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中全會閉幕:公報不提民營經濟

0:00 / 0:00

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本周四(29日)在北京閉幕,會議通過「十四五」(2021至2025年)規劃建議稿及公布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會議提出全面加強練兵備戰,不過,沒有直接點名針對哪一個國家。亦有分析指出,令人意外的是五中全會公報並未提到民營經濟,相信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未來要走的是「國進民退」之路。(喬龍 報道)

歷時四天的中共「五中全會」周四閉幕,中共官方當晚發表會議公報。全會公布一如預期,通過有關「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全會公報提出,到2035年綜合國力有大幅躍升,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

中國文史學者許國志接受本台採訪時說,令人意外的是五中全會公報並未提到民營經濟,他相信未來要走的是「國進民退」之路。

許國志說:還是會把國有企業做大做強,這是他的基本目的。所以這次公報很奇怪,沒有提民營企業,以前都說民營企業是「重要組成部分,地位不可動搖」,這一次沒說。(只說)達到他2035年遠景目標,做成科技強國。

另外,全會將新冠肺炎疫情作為中共今年面臨的「嚴重衝擊」,卻未提中美緊張關係。公報提出,維護和塑造國家安全,統籌傳統和非傳統安全,把安全發展貫穿國家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防範和化解影響國家現代化進程的各種風險,築牢國家安全屏障。

對此,廣東異議人士王愛忠對本台說:中美關係沒講應該是考量到美國總統大選在即,他們(中共)的政策也在觀望,等到美國大選結束以後,才定調對美採取甚麽樣的政策。所以這次全會沒有專門提道中美關係。

有學者認為,歷屆中共中央全會指定的五年計劃,僅限於短期發展,但「十四五」規劃卻把時間跨度提高至2035年。王愛忠解釋說:至於他提到未來15年長期規劃,這已經形成這些年來的慣例了,比如所謂的兩個一百年,包括「百年未有之變局」的說法,都是強調執政的長期性,給民眾提供預期,可能跟當前執政黨面臨的一些危機有關。

另外,全會提出,加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實現富國和強軍相統一。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加快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發展,全面加強練兵備戰,提高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戰略能力,確保2027年實現建軍百年奮鬥目標。

新華社報道,出席這次全會的有中央委員198人,候補中央委員166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和有關方面負責同志列席會議。黨的十九大代表中的部分基層同志和專家學者也列席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