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推「央企+互聯網」混改擬吸民資 國資委否認「公私合營」

0:00 / 0:00

國資委第一把手連續會見阿里巴巴馬雲和騰訊馬化騰,希望加速「央企+互聯網」混改模式,但業界批評官方試圖開啟新版「公私合營」吸民資,但在壓力之下,國資委否認是新一輪「公私合營」。(黃小山 / 文宇晴 報道)

國資委網站早前披露,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郝鵬在上月最後一天,會見騰訊董事會主席馬化騰,指要推進支持央企,以及騰訊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和實體經濟實行深度融合,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等。

而個多月前,郝鵬亦曾會見阿里巴巴馬雲,國資委官網披露的資料顯示,至少在公開披露的官方說法,與之後對馬化騰的說法基本類似。

儘管官方的說辭四平八穩,但很快從網絡傳媒界傳出的消息,指官方希望阿里巴巴和騰訊帶頭參與「混改」,使更多面臨困難的國企脫困,並要求國資委參與網企的部分業務。

資深律師隋牧青在朋友圈指出,所謂「混改」是上世紀耳熟能詳的公私合營,不過是換了一個較溫柔的名稱。先是控制企業的經營權,其後伺機吞掉私企的產權,可能甚至危及企業老闆。

本台記者就相關說法試圖向騰訊方面求證,但騰訊媒體辦公室的電話一直沒人接聽。而國資委亦沒回應本台記者的電話訪問。

但輿論的反彈引起官方關注,國資委官微周日(4日)下午發布文章,指「央企+互聯網」是一種「混改」模式,否認是新一輪的「公私合營」。

財經人士劉先生對本台記者指出,讓目前最有錢的網企以「混改」名義為國企紓困,只是一方面。而面對國企效率低,民企的參與意義不大。

劉先生說:讓他們入股國企,就是讓私企參與國企的改革。國企那玩意兒肯定不行。選在傳要入股私企了,以前國家不是要求在外企設一份特別股嘛?成立黨委,然後只有1%的股權,但是有否決權、有董事會席位。政府就是這麼玩啊,共產黨現在要把所有的東西,掌握在自己手中啊。

大學教授周先生表示,目前官方力推的「混改」,試圖使民間資本接手中鐵公司和聯通等嚴重虧損的央企,主要原因是這些企業在財政上已經失去融資的能力。而目前只有極少數網企在官方的壟斷保護下,現階段有豐厚的收益,它們不敢拒絕官方的要求‧他認為,這相當於花錢買護身符。

周先生說:中國鐵路總公司虧損非常嚴重,這個高鐵呀,除了京滬高鐵是有盈利以外,全國全是虧損。虧損的數額非常巨大,這是不能公開的。電訊業,也基本是這樣的。我估計很難推行下去。因為現在這個股市、這個融資的功能已經沒有了,沒有圈錢的管道。地方財政,除了六個省份以外,全部是赤字,地方政府是破產了,除了這個「混改」以外,沒有辦法了。他們這個互聯網企業的話,在政府的那個權力面前非常脆弱,它被逼也好,自願也好,都是必須的。

周教授認為,體制運作模式註定「混改」不會有甚麼成效,而民企亦非常害怕被國企深度綑綁導致被徹底接管。但他認為,目前官方不會公開提公私合營,但如果經濟局勢持續惡化,難保會出現50年代以所謂社會主義經濟改造名義,對企業老闆作出公開搶劫。

周先生說:因為它進來以後呢,第一步它要成立黨委,這個黨委的話,它實際上話語權就很大。這樣的話,這種經營決策,就被這個控制的。所以民營企業非常害怕「混改」。如果官方按公私合營這麼解讀的話,那就等於新一輪的這個社會主義改造又開始了,就相當於原來的民族企業家現在叫民營企業家的資產,全部相當於沒收嘛。

隨著經濟持續惡化,特別是大量國企難以為繼。官方兩年前推行「混改」,試圖引進民間資本緩解國企融資困難,但至今民企參與興趣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