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垃圾處理廠環評報告疑造假

0:00 / 0:00

天津市薊縣一座試運中的垃圾處理廠,企圖避開民眾的反對同監察,一直低調經營。有環保人士批評環評工作透明度不足,令部份民眾蒙在鼓裡;更有環保組織揭發該廠的環評報告造假,要求當局下令停產。(高鋒 報道)

引起爭議的垃圾處理廠位於天津市薊縣和河北省唐山市玉田縣交界。廠房月前試運投產,一直維持低調,距離較遠的居民都被蒙在鼓裡。

居民: 沒有這種情況。完全完全不是。根本就沒有垃圾場

居民: 沒有,我沒聽說。我們這裡就是山。空氣挺好的。

不過,在廠房附近居住的村民,反應就截然不同。他們指垃圾處理廠污染環境,曾引發抗議事件。

北京環保人士陳立雯指出,距離垃圾處理場較遠的村民,不知有垃圾廠存在,是反映環評缺乏透明度。

陳立雯: 河北人他作為這3百米這麼近的距離的居民,他不知道這個事情,或者他沒有參與到這個徵求意見的範圍內,那就證明他這個環評的公眾參與就有造假的嫌疑嘛。因為按道理來講,環評的公眾參與應該是環評製作方,或者項目建設方去做,但是現實當中變成地方政府或者鄉鎮一級的政府,去牽頭做這個事情。

她認為要改善情況,首要是確保公眾的隱私不會外洩。

陳立雯: 你怎麼公開這個公眾參與調查部分? 如果是有人想查閱的話,你是要隱掉姓名,還是隱掉身分證部分。

她促請當局統一環評的格式標準,以釋除公眾的疑慮。

另外,北京環保組織自然之友的調查結論,與陳立雯的分析不謀而合,調查發現垃圾處理廠的環境評估,缺乏公眾參與,評估對象並不涵蓋鄰近的村鎮。

而更重要,是調查涉嫌造假。自然之友指出,天津市環保局官方網站公佈的環評報告,未有把人群健康這一環,納入環境影響評價範圍,只字未提對周邊居民身體健康,會構成甚麼風險,又刻意隱瞞農田、果園,和幼兒園等敏感目標。有周邊村民反映,垃圾處理廠附近的幼兒園和小學,有多名兒童出理紅疹、紅班等皮膚病症狀。

自然之友要求當局出於環保和居民健康考慮,立即責令垃圾處理廠停產,並查處環評造假行為,又要求建設單位重新開展公眾參與環評。關鍵是要落實環境防護距離,制定應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