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生態環境部聯同京津冀六個省市共同制定方案,調低今年秋冬季的排放污染物目標,又放寬鋼鐵、建材等高排放工業的限制,容許延長生產時間。有學者認為,中美貿易戰影響到中國經濟增長,所以當局就將控制空氣污染放到次位。(黃樂濤 報道)
生態環境部周四(27日)聯同北京、天津、河北等六省市,共同制定秋冬季空氣治理方案,提出由下星期起至明年3月底期間,京津冀及周邊26個城巿的微細懸浮粒子(PM2.5)平均濃度的約束目標,由去年的5%降至今年的3%,放寛容許排放;同時重污染工業的秋冬季停產限制亦取消。
對於當局調低排放污染物目標的決定,廣州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系教授林江,周五(28日)對本台表示,自從中美貿易戰開展以來,的確影響了中國經濟的發展,所以當局在沒有辦法下,唯有犧牲環境保護方面,准許一些高排放企業的延長生產時間。
林江說:我覺得肯定是與貿易戰有關係,其實中央是很想通過一些措施,令到企業恢復些少信心,中央環保部門現在這個做法,好可能是不得已為之,我想即使與她(政府)以往說要嚴格執法的態度是有些少出入,這個我想當然可以叫非常時期的非常做法,環保這一方面的要求,暫時可以將它放低些少,令到它們(企業)可以非常時期能夠度過難關。
但是,河南省環保組織「綠色中原」發起人崔晟就反對政府為了刺激經濟,而放棄環境保護的做法。他指,現時京津冀有很多企業的生產,無論對空氣及水源都造成污染,即使政府每年限制它們的生產時間,這些企業對環境仍然造成很大的污染。
他指,若果政府放寬企業的生產限制,對環境造成的傷害,可謂不堪設想,長遠下去,必定會影響民眾的健康。
崔晟說:這個刺激經濟發展,為了經濟的指標,然後她(政府)會開發一些工廠,這是必然的,但是肯定污染會加重,經濟的根本還是為了社會的和諧發展,人民的健康,社會的環境,環境也是發展,繼續有霧霾不斷,然後腫瘤這個指數、腫瘤的人數,那麼在中國可能會(增加),人們對社會的不滿會愈來愈激烈。
本台致電中國生態環境部希望知道情況,但是當值人員表示不清楚事件。
當值人員說:你說的這個問題,我不太了解。
當局制定這個空氣治理方案,當中規定企業需要停產的時間,是由各地方政府因地制宜,以往各地方於秋冬季取暖期間,由於大量民眾使用暖氣,為免造成空氣污染,部分行業需要停產,現在地方政府就可以因應鋼鐵、建材、化工等高排放行業的污染程度,根據每月環境空氣質量的預測結果,適當縮短或延長秋冬供暖期企業的停產時間,嚴禁「一刀切」的停產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