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入隆冬 取暖及污染問題在京津冀再惹關注

0:00 / 0:00

大陸不少城市一直受到霧霾天氣影響,即使近年來當局針對居民燒煤方面推出措施,但是情況未見有明顯的改善。有北京市民指出,當局把霧霾歸咎於民間取暖行為所致實屬不智。亦有環保人士表示,去年有地方政府為了政績而矯枉過正,漠視民眾冬天取暖權。(文宇晴 報道)

中國逐漸踏進嚴寒天氣,取暖問題又再引起部份地區民眾的關注。副總理韓正本月中在河北省石家莊市的一個關於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冬季清潔取暖工作座談會時強調,決不允許再發生先拆除原有供暖設施、影響群眾溫暖過冬的情况下,要穩妥推進「煤改氣」、「煤改電」。而對於仍然需要使用煤炭取暖的用戶,就要做好潔淨煤供應保障工作。

去年環繞北京的天津市、河北省承德市、張家口市、保定市等,在執行空氣治理政策時,地方政府在未完善天然氣、電等,就強行收繳居民的傳統燃煤及爐具,惹來民間不滿。

大陸改革開放以來,因工業的急速發展,加上冬季取暖而燃燒的煤炭和木材越來越多,經常引起霧霾天氣。然而包括首都北京在內的華北及華東地區,霧霾天氣尤其顯著。北京市環保督察辦、督察中心上周三(24日)開始,已經展開了共涉及163個街道鄉鎮的空氣污染防治,精細化管理專項督察工作。

北京居民吳女士向記者反映,北京在數年前已經逐步用電取替了傳統的燒煤取暖,可是每到冬季,仍然受到嚴重的霧霾天氣影響,其主要原因是圍繞北京的多個省市地區,工業化情況相當顯著,排出的污染物造成了霧霾天氣。

吳女士說:霧霾天氣不是北京造成的,北京都電力取暖,沒人燒煤了。這個問題你應該問河北省,那邊租房也多,工廠也多,霧霾天氣是從那裡來,我們北京是被包圍了。經濟不能發展太快,大陸是這樣「先發展後治理」,但治理又沒有那種水平。治理成本高於發展水平,像現在霧霾情況,你要(工廠)停工,但工人就沒飯吃。只要繼續生產就會造成污染,沒有辦法,這是主要原因。另一個原因,好多人生活在用不起電的情況下,只能燒煤。

福建環保維權人士張長建指出,當局似乎把治理霧霾天氣的方向,傾向民眾燒煤取暖方面,即一旦全面落實「煤改氣」、「煤改電」的取暖,就能改善到空氣。然而,有關的措施過去已經在不少城市中推廣,但似乎成效未見顯著,甚至有地方政府往往為了政績,而忽略了老百姓的福祉。他不認為,即使副總理韓正強調的「不硬壓指標、不搞一刀切」,就能令到所有地方官員「以百姓優先」。

張長建說:指責民眾燒煤取暖造成霧霾天氣是不現實,感覺有地方政府為了政績「一刀切」。如果老百姓不燒煤取暖的話就能解決霧霾天氣,如果這麼簡單的話早就沒有霧霾天氣。不要犧牲老百姓去挨凍,就來解決霧霾,我感覺當局推出措施也不是積極。

網上資料,2016年兩會期間,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向全國人大提交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將重拳治理霧霾天氣和水污染。及後當局進行了大規模的「煤改氣」工程,去年有地方政府為了加快「煤改氣」的步伐,導致部分地區出現冬季燃氣不夠無法供暖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