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發布未來15年的人口規劃綱領,預測至2030年,中國最高可增加至14.5億人口,而人口老化趨勢是一個關鍵性問題,要繼續推動二孩政策。(李萊 報道)
國務院周三(25日)發表的《國家人口發展規劃(2016-2030年)》,將人口規劃期由過往5年延長至15年。
發展規劃指,今後15年是人口發展的深度轉型階段,2030年中國總人口將達14.5億,比2015年的13.75億人增加7500萬,出生人口性別比例漸變平衡,但勞動人口將出現老齡化,在2030年,45歲至59歲人口將達到百分之36。
為應對情況,發展規劃表示會完善生育政策、公共服務、家庭發展支援體制,及積極開發老年人力資源等,以增加勞動力的供應。
發展規劃表示,要推動人口城鎮化,估計城鎮的常住人口比率由2015年的百分之56左右,提升至2030年的百分之70。城市能否承受龐大的人口湧入備受關注,北京理工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胡星斗向本台分析,關鍵在中國的經濟結構能否調整,擺脫現時依靠人口的勞動密集型經濟。
胡星斗說:這就取決於未來的轉型,要轉向創新型的產業結構,要依靠科技進步推動經濟增長。但是有很不利的方面,譬如目前中國的互聯網,很難訪問國外的網站,使中國人的科研很大程度上是封閉式的,想了解先進國家的科研成果似乎是愈來愈難。互聯網的封閉會大大的阻礙中國人的創新,肯定會影響到經濟結構的調整。
發展規劃指出,生育率下降趨勢一旦形成,會出現很強的慣性,所以要堅持計劃生育,鼓勵按政策生育,預計到2020年,能全面發揮二孩政策的效應。胡星斗指,短期內可以依賴鼓勵生育,應對勞動人口老齡化,但隨著社會保障改進,民眾的生育意欲會降低,所以長遠而這,仍需吸引外來年輕人口移補充人口。
胡星斗說:也許目前可以放寬人口的生育,但隨著人均收入的提高,以及社會保障的完善,人民就愈來愈不願意生兒育女了。因為生兒育女本質上是由於沒有社會保障,所以要養兒防老等等,如果一個國家的社會保障更發達了,人民就不願意生育了,所以從未來更長遠的時間來看,靠生育子女降低勞動人口的年齡是行不通的。
不過,中國健康教育研究所前所長陳秉中向本台表示,中國國內財富有限,未必能平均分配移民人口,他認為要達到發展規劃中的人口增加目標,需完全取消生育限制,才能解決勞動人口老齡化問題。
陳秉中說:這恐怕中國不需要外來移民來平衡這個問題了,因為中國人口總量已經很多了,人口愈多,但咱們的財富有限的。總知要採取的是政策上,第一,要鼓勵生育,第二,一定要把生育上的限制措施徹底取消,也不要強調二胎化,把生育權交給民眾就可以了,這個不放開,國務院的指標根本不能實現。
陳秉中表示,如果人口老齡化問題未能紓緩,將導致社會發展停滯。
0:00 /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