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拉閘限電」情況持續,為應對「電荒」,中國發改委周二(12日)下發通知,將有序放開電價限制,高耗能企業市場電價加幅更不設上限。有金融學者指出,在中國持續不放寬西方國家煤碳進口禁令下,新措施難以解決煤碳供應不足的問題,反而會對高耗能產業造成「毀滅性」打擊。
因應煤碳緊缺,自上月底起,中國多地實施限電限產措施。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周一(11日)表明,要糾正有的地方一刀切限電限產或運動式減碳,確保北方群眾溫暖安全過冬。
不過,當局有甚麼方法來應對「電荒」呢?
發改委周二發布《進一步深化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的通知》,將有序放開全部燃煤發電電量上網電價,其中針對高耗能企業的市場交易電價上浮比率不受限。
發改委:政策對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無直接影響
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彭紹宗周二指出,近期煤碳價格上升,部分地方電力市場燃煤電價已上漲,相信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可緩解燃煤發電企業經營困難,鼓勵企業增加電力供應,壓制不合理電力需求。

金融學者:中國受制煤碳進口禁令 未能獨自解決煤碳供應問題
金融學者司令周二(12)對本台分析,在中國持續不放寬西方國家煤碳進口禁令下,政府難以解決煤碳供應不足的問題,故借這次出台的政策,將供應責任推給市場。
司令說:其實現在她(中國)希望市場在電供應當中能夠起到作用。如果市場對電的需求量大了,電價會上浮,這個時候煤碳企業、發電企業的利潤空間會變大,可能自己會想一些門路、中國政府一些想不到的地方,來得到煤碳的來源。
翻查資料,中國對澳大利亞煤碳進口實施限制令後,上半年從澳大利亞進口煤碳78萬噸,同比下降98.6%,而每噸煤的價格上漲幅度超過100%。
外界關注,這次改革對物價帶來的影響,彭紹宗強調,政策主要是保障居民及農業用電價格穩定,對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無直接影響,但對工業生產者價格(PPI)會有一定推升作用。
彭紹宗說:此次改革,特別強調要保持居民、農業用電價格的穩定,對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沒有直接影響。如果市場交易電價上浮,會在一定程度推高企業特別是上游生產企業用電成本,對工業生產者價格指數有一定推升作用,但改革措施有利保障企業用電需求,促進(企業)平穩生產、增加市場供給,從總體上有利於物價穩定。
彭紹宗承認,政策目的是要讓用電多、能耗高的企業多付費,令電價更靈活反映電力供求及成本變化,有助緩解燃煤發電企業經營困難,同時亦會鼓勵地方政府階段性補貼小型企業。
鋼鐵業與晶片業是耗電大戶 學者料製造業將迎來「毀滅性」打擊
有中國媒體引述財經人士分析表示,在目前中國整個電力消費中,工業用電比例接近70%,而居民電力消費僅占14%左右。這次電價改革不對高耗能企業交易電價不設限,對工商業會帶來怎樣的影響呢?
對此,司令指出,中國製造業仍屬於於勞動密集型,電力供應對行業運作有著舉足輕重的重要性,特別是鋼鐵業、晶片業等耗電大戶。他認為,新措施將嚴重打擊製造業。
司令說:電力如果供應不足的話,對製造業打擊將是毀滅性的。鋼鐵業當中,很多機器的運轉是需要電力的,仍然大量依靠原始能源。而且晶片行業當中,很多高分子的光電設備,它的運轉是一個耗電的大戶 。
在上個月底,東北三省多個城市出現突然拉閘限電,停電時間短至5小時,長的有10多個小時。限電造成民眾生活困擾,許多民眾抱怨手機沒電導致無法進行電子支付、無法與親友電話聯繫,部分地區更停水、停課,「限電潮」其後擴大到全國20個省份。
發改委通知要求各地要有序推動工商業用戶全部進入電力市場,取消工商業目錄銷售電價。同時亦要優先將低價電源用於保障居民、農業用電,保持居民、農業用電價格穩定。發改委又要求加強煤電市場監管,會同相關部門及時查處市場主體價格串通、哄抬價格、實施壟斷協議、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等行為。
通知中指明,未來要通過市場交易在「基準價+上下浮動範圍」內形成上網電價,擴大交易電價上下浮動範圍,由現行的上浮不超過10%、下浮原則上不超過15%,擴大為上下浮動原則上均不超過20%,
根據資料,在8月份,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0.8%,是5個月以來的低位;惟工業生產者價格同比升至9.5%,創13年來的新高。在政策出台前,華西證券在今年10月就電價上漲對通脹的影響進行專題研究。報告預計,電價上漲會直接及間接影響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如果電價分別上漲 5%、10%、15%、20%對於 CPI 的拉動分別為0.34%、0.68%、1.02%、1.36%。結合電價漲幅(大概率在 10%-15%之間) ,我們判斷此輪電價上漲對於 CPI 的拉動在 0.68%-1%之間。」
記者:鄭日堯 責編:張薇 網編:林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