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衝擊全球產業鏈 專家指貿易疫情環環相扣

0:00 / 0:00

武漢肺炎蔓延全球,除了在中國有大量工廠停工,全球供應鏈也遭受嚴重衝擊。雖然中國渴望減低這場世紀瘟疫對國際貿易的影響,但有專家估計未必可以如願。(高鋒 報道)

中國在全球製造業供應鏈的角色舉足輕重。紡織品、鞋類、以至機械與電子產品的出口規模佔全球總額2成到接近4成不等。

以電子產業供應鏈為例,目前「蘋果」手機全球800個生產基地,有接近一半位於中國,「蘋果」前200名供應商名單中,約有30家為中企。

其中,最大的iPhone代工和組裝商富士康,其主要生產基地位於河南省,與這次武漢肺炎疫情重災區湖北省比鄰。台灣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秘書長曾志超指,疫情陰霾下,富士康的鄭州廠房現處於停擺狀態。

曾志超說:現在傳出iPhone最新手機可能沒法準時出貨。整個鄭州廠一天的產能就是五十萬隻,現在基本上是屬於停擺的狀況,所以iPhone的供應會出現很大問題。

他說,工人復工存在變數,即便能夠復工,在產業鏈斷裂的情況下,原料供應亦會大受影響。

曾志超說:以鄭州廠為例要幾十萬人,外省的人要回到工廠就是非常大的考驗,即使能進去,檢疫過了,還要隔離十四天甚至更久。整個產業鏈很多都斷裂了,也就是說,即使富士康能開工,他的上下游很多產業鏈也沒法把原物料即時到位。

中國工廠大面積停工,在供應鏈另一端,亞洲不少國家和地區也感受到壓力,首當其衝的是韓國。

曾志超說:韓國的話,第一個出問題的就是汽車產業這一塊,因為它把很多生產上下游供應鏈放在武漢以至湖北這個區域。這個期間(生產)完全中斷,導致韓國很多工廠沒法開工。現在不只是韓國,大家在有庫存的情況下都還可以勉強生存,再來的話,不管是日本還是台灣,尤其科技產業、電子產業、ICT產業會非常嚴重。

過去幾年受到美中貿易戰影響,不少跨國公司已逐步把生產基地從中國轉移到鄰近國家。曾志超相信,武漢肺炎疫情以後,外企多元布局供應鏈的趨勢會持續深化。

曾志超說:我們過去都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面,大部分的生產據點,尤其組裝這部分,都在中國大陸這一塊。現在出現這個問題就突顯大陸的政治風險非常大。這個疾病的管控本來是一個小小問題,它沒有好好去管控,就導致整個問題擴大。現在有很多廠商開始考慮要往外移動,也就是說,他不會完全馬上離開,而是要去建立第二供應鏈,第三供應鏈。

曾志超說,過去廠商主要以成本為考量,把生產線放在中國大陸,但現在才意識到,高風險可能會讓它們得不償失。

曾志超說:現在整個國際經濟跟大陸的疫情控制是有直接關係。這次的病毒比薩斯(沙士)要嚴重太多。如果它的供應鏈沒法恢復的話,那對於全球的經濟和供應鏈是非常大的傷害。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日前曾表示,中國正全力以赴應付疫情,有信心控制疫情,強調各國沒有理由採取對國際貿易進行干預的措施。據了解,在周二世貿組織一個委員會會議上,中方代表促請世貿成員國尊重世界衛生組織的意見,避免過度反應及施加不必要貿易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