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廣州等地禁以人名查房產

0:00 / 0:00



國內多個城市,包括福建漳州、江蘇鹽城、北京、廣州和深圳等地,近日相繼出臺房屋信息查詢規範的措施,要求對輸入人名查詢名下有多少套房作出專門約束,而這種約束之前並不多見。

山東大學退休教授孫文廣周一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從去年底以來,國內不少民眾通過微博等形式陸續揭露官員擁有幾套甚至是幾十套的房產,住房信息系統已經成為了大陸民間反腐敗的一個有效的手段。大陸的政府官員可謂是無官不貪,因此,限制民眾查詢有關房產信息名義上是保護個人隱私,實際上是保護貪腐的官員。SB

而北京理工大學經濟學教授胡星鬥周一在其騰訊微博上表示,腐敗者害怕曝光他們的房產信息,稱之為"隱私" ,但是現代文明的原則是:官員因為掌握了公權力,可能以權謀私,所以他們的財產不屬於隱私。如果要保護財產隱私,就請退出官場﹗

綜合國內的傳媒報道,上周六,福建漳州市發布消息稱,為"進一步處理好物權公示和隱私保護的關系",漳州近日出台了《房屋權屬登記信息查詢暫行辦法》。據此辦法,除申請查詢本人房屋信息和國家公檢法等機關的協助查詢外,嚴禁以姓名(名稱)為條件進行查詢,只能以明確的房屋座落或房屋所有權證編號進行查詢,查詢工作人員對房屋權屬信息的內容保密。漳州市並將強化落實相關問責機制。

江蘇鹽城市日前亦出台《鹽城市房屋登記信息查詢管理辦法(試行)》,對房屋信息實行有條件查詢和限制查詢。

在"房叔""房嬸"事件後,北京市建委也在內部明確了紀律,個人一律不准進行類似查詢。

在廣州,房屋產權信息查冊大約從今年1月起變嚴格。報道引述房屋中介及按揭人士表示,以前產權查冊只要有房產證編號、房產地址任何一個信息就可以查詢,但1月起需要同時提供房產證編號、地址、登記字號等才可以查詢。

香港政府近日亦擬推出相類似措施,限制公眾到公司註冊處查閱董事住址和完整的身分證號碼。香港蘋果日報引述公司註冊處前處長鍾悟思撰文反對有關修訂,認為修訂不符合董事營商只須承擔有限責任,須讓公眾輕易接觸的立法原則,亦縱容香港本已難以監察的香港公司更不透明,削弱在港營商的問責、透明度及公司管治,打擊香港作為國際商業和金融中心的形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