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當局擬進一步控制思想自由,計劃限制海外兒童讀物在內地出版,以減少外國對內地民眾的思想滲透。有出版人認為,當局的做法是意識形態的控制,如果新措施推行,出版審查將會更嚴謹。(劉少風 報道)
有內地出版社的知情人士透露,監管機構已發出口頭指示,要求出版公司限制外國作家所著兒童讀物在內地的銷售數量,藉此減少外國對內地社會的影響。
英國《金融時報》周一(13日)的報道,若內地限制境外出版物,將會讓中國每年翻譯出版的兒童讀物數量,從數千部減少到僅數百部。
在亞馬遜(Amazon)中國網站,十大暢銷兒童讀物中目前有6部都是外國作家寫的,當中包括由英國小說家羅琳所寫的《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徒》,可見外國圖書甚受內地讀者歡迎。
本台記者致電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希望了解詳情,但電話無人接聽。
香港出版社"次文化堂"社長彭志銘接受本台訪問時表示,內地書商購買海外圖書的版權,再翻譯成中文於內地出版是常見的情況,他認為如果停止出版外國兒童讀物,對書商將造成經濟損失;在文化上亦會減少中國人與外國人的思想與學術交流。
彭志銘說:大陸(書商)買很多英文的兒童書,不單是漫畫,還有兒童故事書,它其實買了很多外地的版權,回去(大陸)再翻譯中文來出版,很多時也會看到,如果是這個政策,它的檢查制度很嚴,這就是它們(大陸)國策的問題,對意識形態的控制,如果你是對海外,這個就可能對外國有些影響。
彭志銘又指,如果新措施實行,審查會更嚴謹,但具體的影響要待措施的規定和條例推出後才能知道。
彭志銘說:現在的做法可能是,外國未出實體書的時候,已經會有人到大陸洽談版權,他們可能會有互相合作,(措施實行後對他們)會有多大影響力或影響多少,那就要他們自己協調後才知道,打撃就很難說,但影響一定有,要經過多少次檢查或多少個部門批准,當中多了很多程序,與以前(審查)不太嚴謹的時候有分別。
曾在出版社工作的深圳當代社會觀察研究所創辦人兼所長劉開明向本台指,海外的兒童讀物在中國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國有大部分的兒童讀物都是來自海外,如果突然停止出版,除了對出版社有影響,他認為最受影響的是兒童。
劉開明說:現在實際上我們很多的家庭都形成了讓兒童看國外漫畫,還有各種兒童讀本的習慣,像這種情況,他們可能一下就不再有優質的兒童讀本看,可能對經濟條件好的家庭影響不會太大,因為他們(經濟條件好的家庭)可以到香港,甚至直接到國外去購買,但是對一般的家庭影響會很大,雖然他(家長)可以選擇用國內的圖書內替代,但是替代的話家長是不是會喜歡,那不知道。
據悉,全國只有8家國有圖書進口公司及其子公司有權將境外出版物引進內地。
0:00 /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