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宣布「勝選」習近平維持沉默 異見人士盼新政府聚焦人權

0:00 / 0:00

拜登表示「當選美國總統」後,歐亞多國和加拿大先後恭賀,俄羅斯和中國元首卻維持沉默。中國外交部只表示會按國際慣例對大選結果表態。有分析認為,這可能與北京對大選結果始料不及有關。異見人士盼望民主黨政府在抗衡中國的同時,能照顧到中國老百姓的福祉。(高鋒 報道)

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宣稱勝出大選,爭取連任的總統特朗普拒絕承認落敗。在北京,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注意到拜登已經宣布當選,並理解大選結果會按美國法律與程序作出決定,中方將按照國際慣例對大選結果表態。

汪文斌重申,中方歷來主張中美應該加強溝通對話,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管控分歧,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拓展合作,推動中美關係健康、穩定發展。

中國官媒《環球時報》社評則主張對中美關係莫抱幻想,也別放棄努力,說兩國關係因為美國大選,被「刻意製造」緊張的泡沫因素,只要擠掉泡沫仍然有可為。

總編輯胡錫進周一(9日)凌晨透過短片引述專家認為,拜登上台後對中國會維持強硬,尤其人權問題會變本加厲。

胡錫進說:拜登會在多大程度上延續對華關係的特朗普路線呢?多數分析認為,特朗普四年執政已經重置了中美關係的大環境,整體改變了美國精英群體的對華思維。拜登上台會接下中美關係新的大盤,保持強硬對待中國的基本態度,在新疆、香港等美方定義的所謂人權問題上,不排除民主黨政府會有變本加厲的表現。總之,美國在兩國關係主要方向的施壓不會鬆懈下來。

《環球時報》的社評並提到,北京可以就防控疫情及美國回歸巴黎氣候協定等,與拜登團隊開展盡可能充分的溝通,為中美關係恢復到有較強可預測性的狀態作出努力。

清華大學政治系原講師吳強認為,北京遲遲未就拜登勝選表態,反映北京對大選結果始料不及。

吳強說:恰恰是過去4年中國成功利用了中美之間的表面對抗,表面緊張的關係,加強了領導人極權的地位,修改了憲法,實現了領導人終身任職。中國對未來四年原本是抱有希望的,希望川普(特朗普)能夠連任,在這種情況下,並沒就拜登勝選川普失敗做好心理上的準備。這是中國現在在外交上和宣傳上持續遲遲難以轉向的根本原因。

吳強預料,拜登會提出更多針對中國人權狀況的議程,但大前提是避免和北京正面衝突。

吳強說:對於拜登來說,當務之急是如何避免跟中國發生直接而具體的對抗。在人權議題上,會在新疆西藏內蒙,包括香港問題上,拜登政府都會提出相當多的議程,即便拜登政府拒絕以新冷戰這種概念來形容,實際上已經是一種長期持久戰的模式。

北京維權人士胡佳說,大選是美國內政,但身為中國人,他有兩個願望。

胡佳說:不管美國總統上台的是哪個黨派,有一條線路必須非常清晰,就是把人權放在價值觀的最高點,無論是貿易到軍事還是外交政策,全面把人權問題進行掛鉤。把新冠病毒肺炎控制住。作為世界醫學科學最發達的美國,目前每天有10萬人感染上新冠病毒肺炎,因為只有美國的內政得到很好解決,它才有更多的精力和外交資源,用於國際人權領域,譬如說,如何救援香港去年「反送中」運動受困的示威者。

中國老百姓對這次大選的關注是近年罕見,不少人利用「翻牆」工具及時掌握第一手資訊。異議人士王愛忠抨擊官媒利用大選點票爭議和相關示威活動,借題發揮。

王愛忠說:中國官方媒體一直對美國民主制度進行妖魔化處理、詆毀式的報道,認為美國民主制度是虛偽的,有錢人的遊戲。她倒是沒有表現出明顯的黨派傾向,沒有說支持哪個黨派,還是採取了比較低調和謹慎的處理方法。

王愛忠認為拜登將會獲勝,他期望將來民主黨政府在幫助中國融入國際社會的同時,不要忽略中國老百姓的福祉。

王愛忠說:我覺得拜登可能還會延續川普(特朗普)的政策,跟中國(經濟)進一步脫鉤的可能性還是存在,當然美國的政策主要是針對中國的國營企業或者政府控制的企業,但不免殃及池魚,給中國民營企業也造成傷害。

他又認為,拜登政府應該設法尋求更好的方法讓中國遵守國際規則,又可以不用跟美國脫鉤。

四年前美國總統選舉,特朗普以壓倒姿態取得勝利,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俄羅斯總統普京都在選舉日第二天,為特朗普送上祝賀,可是這次大選,拜登在發表勝利演說後一天,中俄領導人仍然保持沉默。另外,朝鮮媒體至今同樣隻字未提拜登勝選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