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被拘押的加拿大女教師麥克弗(Sarah Mclver),因非法就業遭行政拘留,加拿大當局證實麥克弗已經獲釋返國。另一名被大陸當局控告走私毒品的加拿大公民謝倫伯格,遼寧大連市法院開庭審理他的上訴案,法院指他一審刑責過輕,裁定發還重審。(劉少風 報道)
加拿大全球事務部發言人周五(28日)證實,因涉及非法就業問題,被中國地方公安機關處以行政處罰的加拿大女英語教師麥克弗,已經獲釋返國。
加拿大月初應美國的引渡要求,拘捕過境加拿大的華為副董事長孟晚舟後,有三名加拿大公民先後在中國被捕,包括前外交官康明凱(Michael Kovrig)、商人邁克爾斯帕弗(Michael Spavor)和麥克弗。中方曾指康明凱和邁克爾斯帕弗,涉嫌從事危害中國國家安全活動,而麥克弗的情況和他們不同。康明凱和邁克爾斯帕弗至今仍被羈押。
加拿大前駐華大使馬大維(David Mulroney)周四(27日)在加拿大環球郵報發表評論文章,批評中國拘押兩名加拿大公民的做法殘忍,但並不罕見。他認為,目前的危機涉及多個層面,包括中國違反伊朗制裁令、利用華為等企業竊取外國技術,以及踐踏加國及外國公民的權利,這些問題匯集一起,令人清楚認識到,中國是一個愈來愈不負責任的大國。
清華大學政治系前講師吳強認為,中國是在國際社會的壓力下釋放麥克弗,目前仍然很難判斷當局是否改變對加拿大的外交手法。
吳強說:這次釋放,說實話很難說看出甚麼善意,應該是(中國)對國際社會,特別是對加拿大社會,對中國「人質外交」,或者說進入到一種潛在的「人質危機」的一個擔心和壓力情況下作的一個反應,把一個最具有平民色彩的、一個拘押的加拿大公民給釋放了。到目前為止,其實我們(外界)還很難判斷中國政府到底是否改變它(當局)「人質外交」的模式,一切還有待觀察。
北京學者章立凡指出,麥克弗是因非法就業問題被捕,不一定是高層所做的決定,事件性質亦與前兩名加拿大公民不同,在「人質外交」而言,很難預料大陸當局會如何處理康明凱及邁克爾斯帕弗。
章立凡說:前兩名(加拿大公民)應該是指向所謂間諜活動,我想可能誰決定抓的比較重要,到底是地方上決定,還是高層拍板呢?這個孟女士她現在的狀況還沒有甚麼變化,所以現在很難判斷中國如何處理另外兩位加拿大公民,因為我們(外界)看,顯然有一種「人質外交」的味道。
另一方面,加拿大男子羅伯特‧勞埃德‧謝倫伯格(Robert Lloyd Schellenberg)被控在中國走私毒品的上訴案,周六(29日)在遼寧省高院開庭審理,加拿大駐華使館派員到庭旁聽,多名中外媒體記者亦到場。
檢方指出,謝倫伯格極有可能參與有組織的國際販毒活動,在走私毒品犯罪過程中有重要作用,一審法院指他從犯及犯罪不遂,從輕處罰的判決明顯不當,法院當庭裁定案件發還重審。
法院的通報指出,大連市中院2016年3月15日公開審理有關案件,在兩年八個月後的2018年11月20日作出一審宣判,裁定謝倫伯格走私毒品罪成,判入獄十五年、沒收個人財產十五萬元人民幣,以及驅逐出境。謝倫伯格不服判刑,提出上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