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组合拳难阻人民币创新低 学者:中外关系紧张加清零料再跌

2022.09.28
央行组合拳难阻人民币创新低 学者:中外关系紧张加清零料再跌 美国今年多次加息下,美元走强,中国人民币贬值「穿7」势头未止,在货币战中备受挑战。
路透社资料图片

人民币贬值「穿7」势头未止,离岸、在岸人民币周三(28日)双双跌穿7.2兑1美元关口,分别创历来最低和14年半以来最弱,人行出招仍未阻人民币走弱。有学者分析,「清零」政策下人民币「低处未算低」,又指中国近月减持美债,卖出美元资产,属政治考虑居多,包括为未来更多制裁做准备,但止血效果有限。至于中国经济能否谷底反弹,要视乎「二十大」上能否带来利好消息。

中国离岸、在岸人民币兑美元周三(28日)均跌破7.2关口。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7.26兑1美元,低见7.2668,创有纪录以来新低;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收市亦创2008年金融海啸以来新低,报7.2458兑1美元。中国人民银行同日开出的中间价报7.1107,较上日下调385点子,连跌9日,续创逾2年新低。

中国人民银行过去数月多次出招阻止人民币的劣势,近日再宣布,自周三起,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调整为20%,以稳定外汇市场预期,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有交易员表示,该公告以及另一个高于预期的每日中间价定盘价,旨在通过提高做空人民币的成本来减慢人民币贬值的步伐。

学者冀尽快提早「解封」防疫措施 赶上国际经济步伐

不过,中大商学院亚太工商研究所名誉教研学人李兆波认为,人民币仍有下跌空间,能否谷底反弹,要视乎下月召开的中共「二十大」会否传来好消息,以及当局能否尽快「解封」防疫措施,赶上国际的经济步伐。

李兆波说:(人民币)仍然有机会再跌,因为我们仍见到内地继续实施严谨抗疫措施,市民外出消费、企业活动备受限制,自然影响经济表现,而经济表现亦会反映在货币价格表现上,需要过多一段时间,中共二十大召开后,局势明朗化,可能有眉目止跌。

人民币贬值跌势带来连锁效应 中国债券价格同步下跌

人民币贬值跌势带来的连锁效应,令人忧虑,其中包括资金外流。自今年2月来中国债券价格和人民币一直同步下跌。

根据国际金融协会(IIF)的数据,随著上海实施封控、中国经济走软、联准会收紧政策和俄乌战争爆发,今年2月至7月,中国通过沪港通和债券通机制净流出创下达810亿美元纪录。最新中国债券市场在8月净流出30亿美元,连续6个月资金外流。

日媒JapanForward上月报道指,人民币兑美元继续弱势,海外投资者抛售中国债券及资本撤离,是中国金融危机的迹象。

至于美媒《路透社》早前引述消息指,已有好几家银行因大规模沽人民币、买美元,而收到中国人民银行电话作窗口「指导」,可见当局不希望人民币汇价贬值过快。

另外,《日经亚洲》近日一份报告指,中国今年持续多月减持美国政府债券,并将一些债券转移到离岸避税天堂,另中国改为大量投资欧元和英磅。对于相关做法是否有助避险?李兆波认为,其属于政治考虑居多,包括俄乌战争、中美关系、台海局势等。他认为中国减持美债券主要为防止未来任何制裁,又指虽然欧元和英磅在美元强势下大跌,不排除中国因而亏损,但相信随局势缓和,欧元、英磅以至人民币都有机会反弹。

学者:通胀、资金外流等问题在可控范围内

另外的关注点,是英媒《金融时报》上月的报道指,中国房地产开发商需于今年下半年偿还外币债券高达133亿美元,人民币汇率长期疲弱对中国房企的还款能力进一步带来打击。

李兆波整体分析认为,内房问题复杂,非一朝一夕可解决,不排除会有大波动,但认为通胀以及资金外流问题,仍可在北京的宏观调控和主导限制下保持在可控范围,又预期未来中国经济在中外紧张局势下,只能转战「内需」,减少对外依赖,故经济能否复苏,未来数月能否「解封」,容许经济自由活动是关键。

外界亦关注,中国作为能源及粮食高度对外依赖的经济体,人民币兑美元再跌,便意味中国企业及民众须花费更高成本,购买能源和粮食,导致物价上涨,通胀压力再次升温。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中国内地自今年1月以来,在疫情伴随人民币跌势的情况下,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持续上升,由0.9%升至7月份2.7%。8月份仅稍为放缓至2.5%,食品价格按年上涨6.1%;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按年升2.3%。

记者:李若如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新增评论

请将评论填写在如下表格中。 评论必须符合自由亚洲电台的 《使用条款》并经管理员通过后方能显示。因此,评论将不会在您提交后即时出现。自由亚洲电台对网友评论的内容不负任何责任。敬请各位尊重他人观点并严守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