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指中國應屆畢業生平均招聘月薪過萬 網民質疑數據造假

在中國青年高失業率下,近日中國有調查顯示,2023屆高校畢業生平均招聘月薪過萬元(人民幣,下同),創下近年新高。但有網民就質疑數據造假,直言現實薪金只有3、4千元。有業界人士指,招聘薪金只是一個參考價,並不能反映真實的薪資情況,也不能完全代表勞動者的收入水平。

獵聘大數據研究院周三(11日)發布《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趨勢與展望2023》報告顯示,2023屆學生崗位平均招聘月薪為10,342元,較2022屆的10,575元有所下降,但相較2021屆的9,292元,3年來上漲1,050元;2023屆高校畢業生期望月薪則為8,033元,亦較2022屆的8,133元有所下降,而相較2021屆的7,417元,3年來上漲616元。報告指,整體而言,應屆生期望薪金均低於招聘薪金,反映應屆生求職時對薪金的期望非常理性。

報告又表示,從行業分布看,網絡仍是就業機會最多的行業,但近3年都有明顯下降的趨勢;醫療健康、機械製造、電子通訊、能源化工等近年中國重點發展的行業,則對應屆生需求佔比增長明顯。

而從細分行業看,人工智能行業平均招聘月薪位居第一;區塊鏈、養老服務、航空航天等新興領域,也表現出較高的薪資水平和增長幅度。

從地區分布看,北京以13,283元的平均招聘月薪位居第一;深圳、上海分別位居第2、第3;杭州、合肥、南京、西安、蘇州位居第4至第8,均超過全國10,342元的平均水平。從學歷分布看,博士應屆生期望薪金遙遙領先。

但數據發布後引發網民熱議,有人感嘆「我又拖後腿了」,有人質疑「騙人的,實際月薪根本沒有那麼多」、「居民收入大幅提高,大家都很幸福」、「這牛吹得有點大」。

那麼,招聘月薪和實際薪金真的是兩回事嗎?據內媒《中新網》引述業內人士指出,招聘薪資並不能反映民眾真實的薪資情況,只是企業在招聘時給出的一個參考價,受到市場供求、行業特點、崗位需求等多種因素影響;而真實的薪資水平,還要考慮到個人能力、工作績效、福利待遇等因素。因此,招聘薪資並不能完全代表勞動者的收入水平,也不能完全反映勞動者的生活水平。

中國16至24歲青年失業率備受關注,從今年1到6月以來節節攀升,分別是17.3%、18.1%、19.6%、20.4%、20.8%、21.3%,數字屢創2018年有統計數據以來新高。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淩暉在今年8月15日宣布,暫停發布中國青年失業率,理由是原來的統計標準、統計範疇有異議。有資深傳媒人士指,當局提出的理由毫無根據,估計應屆大學畢業生中80%面臨失業。

責編:李世民 網編:江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