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訪沙特送訂單、談石油人民幣 專家:獨裁政權聯手抗衡美國

0:00 / 0:00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周三(7日)起對沙特阿拉伯進行為期三天的訪問。雙方料將簽署巨額經貿協議,並「加強兩國歷史及戰略夥伴關係」。學者認為,習近平除了向沙特送上訂單,亦有可能就人民幣結算石油達成協議,兩國並可能在新疆問題上加強合作。而獨裁沙特也希望透過中國,平衡美國在區內力量。

習近平周三抵達沙特首都利雅得,他這次訪問期間將會見這個世界最大石油出口國的國王以及實際統治者。

官方沙特通訊社周二報道,習近平此次訪問是應沙特阿拉伯國王薩勒曼的邀請,「以加強兩國之間的歷史關係以及戰略夥伴關係」。該通訊社還稱,雙邊峰會期間將簽署價值292.6億美元的初步協議。

北京政治學者吳強周三接受自由亞洲電台採訪時表示,中東地區在中國對外關係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其中沙特阿拉伯在過去四十年來,與中國的關係特殊而且重要,而該國近年在保守主義的道路上與中國漸行漸近。

吳強說:過去幾年,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以及全球地緣政治的變化,沙特阿拉伯不僅現在還是未來都會成為中國的石油和天然氣供應國。而且重要的是沙特阿拉伯正在和中國、俄羅斯一起,成為全球保守主義聯盟的重要核心成員。

外界關注石油人民幣的形成

吳強說,《華盛頓郵報》、異見記者卡舒吉在2018年遇刺,外間普遍相信沙特王儲有份策劃行動,其後沙特和美國關係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但和中國的關係日益加強。吳強指,習近平此次到訪沙特發生在中國與美國以及西方國家關係緊張之際。此時習近平訪問沙特對北京擺脫國際孤立、重振「一帶一路」有重要意義。

吳強說:沙特對中國的支持是基於舊的地緣政治,對日益下降的石油、天然氣的傳統,能源供應,跟中國緊密的關係,而且沙特阿拉伯對於整個海灣地區、阿拉伯世界對中國在新疆問題上的支持也是至關重要的。這是在新的地緣政治意義上,沙特阿拉伯與中國的一條重要紐帶。這種關係,我相信北京尤其在新疆問題上需要跟沙特阿拉伯進行密切的合作溝通。

吳強又提到,習近平訪問沙特阿拉伯會否促成人民幣結算石油,若成事將是對石油美元的一大挑戰。

中國外交部周三發表聲明。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說,習近平主席將對沙特阿拉伯進行國事訪問,並出席在利雅得舉行的首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峰會以及中國-海合會峰會。此乃習近平自新冠病毒疫情爆發以來,第三次出國訪問,也是他自2016年以來首次訪問沙特。

《環球時報》在一篇社論中將中阿峰會描述為「中阿關係史上的里程碑」。社論稱,在經歷了「阿拉伯之春」的「嚴重衝擊」之後,該地區對避免政局動盪、實現穩定增長有著「共同願望」,並且「對中國的經驗非常感興趣」。

將向阿拉伯國家提供經濟支援

中國現已成為沙特阿拉伯最大的貿易夥伴,習近平抵達利雅得時給予盛情款待,與7月份美國總統拜登受到的冷淡對待形成鮮明對比。

資深評論人士馬聚對本台說,中國也在尋求能源安全,保障能源供應。而中東等獨裁國家也非常願意和中國交往,因為中國從不在人權以及性別平等領域,向對方施壓。中沙各取所需,這與美國和沙特的關係有不同特點。

馬聚說:美國總統拜登6月訪問沙特時,主要是希望沙特阿拉伯能夠在歐佩克會議上能夠增加石油產量,以降低全世界石油價格,我們也看到沙特很不情願的讓步,但是並沒有達到美國政府所需要的份額。拜登在沙特阿拉伯訪問中,也沒有特別高規格的會議。

但馬聚指出,習近平要在雙方這種「友誼背後」付出實際代價。

馬聚說:這些國家都很清楚習近平這次是撒幣來的,簽署一些對這些國家利好的協議,何樂不而為。美其名曰:保障能源安全供給。這種挑戰西方在中東地區特別是海灣國家石油輸出國重要國家的這種關係,這會引發全球能源爭奪戰。

馬聚又相信,中沙亦期待透過這次領袖會面,在軍事上促進平衡態勢。他指,為確保中東地區的軍事安全,有大批美軍駐紮在海灣國家,而沙特阿拉伯作為政教一體的獨裁國家也希望與中國拉近關係,平衡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力量,以確保統治安全。不過,在中東學習和工作21年的馬聚認為,中國希望與海灣國家的關係超越美國,但可能性不大。

據沙特外交大臣阿德爾透露,加強貿易關係和地區安全將是習近平此次訪問的優先事項。據知中國代表團將與海灣國家和其他阿拉伯國家簽署幾十項涉及能源、安全和投資的協議和諒解備忘錄,但沒有詳細說明這些備忘錄的詳情。

記者:古亭/程文 責編:方德豪 網編:劉定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