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年大舉在歐洲東南部國家塞爾維亞大舉投資,在去年疫情肆虐之際,北京亦對這個巴爾幹半島國家伸出援手。本來日漸邊緣化的南斯拉夫新共產黨近日更加建議,在首都貝爾格萊德豎立巨型習近平雕像,向這位中國國家主席致敬。(方德豪 報道)
《彭博》 報道,南斯拉夫新共產黨近日在貝爾格萊德購買了廣告牌位置,爭取國人支持對在當地公園豎立習近平雕像。雖然政府沒有說它是否支持這個想法,但毫無疑問,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塞爾維亞更傾向於東方而不是西方。
2020年3月新冠疫情肆虐歐洲,個人防護用品一度嚴重短缺,歐盟領袖德國作出決定,禁止向歐盟候選國塞爾維亞出口醫療防護品。同一時間,中國則向塞爾維亞發送了大量醫療援助物資,以至於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公開稱讚中國「是唯一幫助我們的國家」。
除協助防疫有功之外,近年來,歐中經貿關係出現了急促發展的勢頭。巴爾幹地區國的外國直接投資(FDI)有很大份額是來自中國。《亞洲時報》最近有報道稱,北京在巴爾幹西部煤電投資自2016年以來增加了3倍。
由於巴爾幹地區地理位置的敏感重要,中國在那裏的投資增長益發受到特別關注。有分析指出,中國投資巴爾幹半島是自2013開始的「一帶一路」項目的延伸。中國的基建投資計劃設想通過歐亞大陸和海上把亞洲同歐洲和非洲相連接,而位於歐洲南端的巴爾幹西部地區就成了中國進入中歐和西歐的門戶。
不過,《紐約時報》較早時曾 報道,雖然塞爾維亞政府稱讚中國公司為救星,但當地人卻付出了代價。報道指出,來自中國的礦業集團有違反環境法規的記錄,而且許多公司都是從中國引進工人,而不是僱用塞爾維亞人。
《紐約時報》又指,中國電信巨頭華為在貝爾格萊德周圍安裝了數百個配有面容識別技術的監控攝鏡頭,政府表示,這將有助於減少犯罪。但倡導保護隱私的人士說,它們被用來識別和威懾抗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