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法學教授許章潤,疑因發表批評習近平的文章被撤職後,不足兩星期已有數百人參加聯署聲援。有學者指出,聯署人士大多是年長的校友,鮮有年輕校友發聲,認為當局近年來以高壓政策管治民眾,令年輕一代為前途而啞忍,不敢再為公義發聲。(黃樂濤 報道)
參與聯署除了清華大學的校友外,還有其他大學的校友、維權律師,及海外的維權人士等。他們向清華大學校長邱勇發公開信,要求校方盡快恢復許章潤職務。
本台周三(3日)多次致電許章潤,但電話一直無人接聽。
清華大學政治系前講師吳強對本台表示,他注意到聯署的大多數都是一些已畢業數十年的清華大學年長校友,也沒有多少個年輕的校友簽名聲援。他認為,當局現今以高壓手段管控民眾,尤其是針對一些年輕人,若果他們批評政府的,就會向他們工作單位的領導施壓,從經濟方面打擊敢於發聲的年輕人,以致他們再不敢表達訴求。
吳強說︰比較年輕的,他們也明白,為許章潤進行的聲援,尤其在今年的中國,政治風險是非常的大,他們被現有的單位體制所限制,年輕人他們存在很多恐懼的心理,感受到這一種恐懼的情緒,實際上在蔓延,而不敢作任何的表達,我相信這也是目前中共的政權,目前的體制能夠維持下去的主要原因,通過思想、經濟,來控制他們,他們確實是處於一個被控制的局面。
這封公開信的內容主要是對清華大學校方表示不解和憤怒,批評校方違背清華一向倡導的「學術自由」的傳統精神,要求解釋許章潤做了甚麼「嚴重的錯誤行為」,要求校方公開說明事件。
其中一名參與聯署的北京維權人士查建國表示,只要愈來愈多人聯署,就會引起當局及校方的關注,在群眾壓力下,校方就會感受到壓力,或會恢復許章潤的職務,並向公眾交代事件。
查建國說︰壓力肯定是有,其實到現在還是臨時暫時對許教授的處理吧,正在調查階段,在調查階段完了以後,他(校方)要處理許教授,就會感到現在這些輿論的壓力,就會起一些作用,他就慎重的考慮,是不是要處理許教授。
本台致電清華大學希望了解事件,但職員卻要求記者致電另一個部門查詢。
職員說︰是這樣的,我給你一個電話,你打電話諮詢一下,好嗎?新聞宣傳科,你記錄一下電話。
但新聞宣傳科的人員又要求記者致電海外宣傳辦公室了解,但這個部門的電話卻無人接聽。
56歲的許章潤曾獲頒「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他去年7月發表《我們當下的恐懼與期待》一文,批評中國當政者,稱2017年以來中國政治與社會倒退,提出制止個人崇拜、恢復國家主席任期制、實施官員財產公示的陽光法案,以及平反六四等8項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