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裁判文書網儲存了大量的裁判案例,關注者近期發現,有關「因言獲罪」的案件,以及起訴公安局的行政案件判決書被下架。法律界人士認為,當局此舉是從司法公開走向司法保密的倒退表現。
中國最高法院的裁判文書網,多年來收藏了一億多篇法院裁判案例。然而,近期被關注者發現,一些原本公開的裁判文書網站內容被下架。
廣西法律界人士魏先生本周五(16日)接受本台採訪時指出,以前被當局認為所謂敏感案件的裁判文書本來就不會上載裁判文書網,但是現在更退一步。
魏先生說:現在,那些影響力不大的(案子)也查不到了。他們以前公開這些案子有其恐嚇作用,比如你批評黨國或說了黨國一句壞話被判刑。現在裁判文書曝光以後,又收回來。我估計以後連普通案件都不一定公開。
因言入罪裁判文書全部下架
推特賬號「中國文字獄事件盤點」的負責人王先生發現,一旦他在裁判文書網上發現並公開一個「因言獲罪」的案例,引起輿論關注之後,相應的裁判文書很快就會從裁判文書網上消失。如武漢網民王強因在推特「罵黨」被判刑、山西晉城網民李某因在推特和微信發表「涉習負面言論」被判刑、美國留學生羅岱青因在美留學期間罵習近平,回國之後被判刑等等。
關注事件的中國數字時代網站披露,「中國文字獄事件盤點」將一些案例在推特上曝光之後,引來傳媒跟蹤報道,大量用戶去裁判文書網查詢原文,致使相關判決書在曝光後的三天內全部下架。5月中旬,中國裁判文書網一次過下架了所有含某些特定關鍵詞的文書,例如尋釁滋事類案例中含有「推特」、「微博」、「虛假信息」和「國家領導」等關鍵詞的所有判決書。6月中旬,再次下架了所有含有「言論」關鍵詞、以及起訴公安局的行政案件判決書。
枉法裁判遍地是災 屏蔽裁決書封悠悠眾口
現旅居美國的陳建剛律師對本台指出,因為中國司法不獨立,才會出現傾向性的判決。有枉法裁判就會有人揭發。
陳建剛說:因為天下人只要有眼睛,是能區分是與非的。中共這種司法文書,絕大部分的庭審現場見不得人,見不得光,所以他們不會遵守司法公開司法公開的原則,不允許旁聽,不允許家屬聘請律師。最後體現的就是司法文書不公開,也就是一切都在秘密狀態。
廣東律師陳先生認為,當局經常聲稱要講民主與法制,不怕批評和自我批評,但這些只是宣傳口號。
陳先生說:可惜這都只能是表面上的,宣傳上的,目的在於欺騙國人和外國人。隨著時間的推移,其本質會越來越暴露出來。懂的人、會思考的人會看得越來越清楚。這些年西方社會對中共的認識和態度的變化即是如此。
陳先生說,裁判文書的下架就是這樣的例子。近些年,訪民大量被刑事入罪,非法監視居住的大量使用,用刑事責任代替勞教制度,用社區矯正,戴監控手表手機等,這變相實施人身控制,也是以法律的手段反法律的司法例子。
訪問量達480億次受官媒讚
中國裁判文書網於2013年7月開通。除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涉及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以及其他不宜在互聯網公布的,其餘案件均可公開。對此,《人民日報》去年曾讚揚裁判文書網站「極大豐富了法學研究的案例來源,還可以幫助法官避免同類案件出現不同判刑準則。通過最大限度的執法司法公開,才能讓暗箱操作沒有空間、執法司法腐敗無處藏身」。
據官方披露,截至去年8月,中國裁判文書網文書總量突破1億篇,訪問總量近480億次,成為全球最大的裁判文書公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