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股災】A股兩天蒸發4萬億市值 官媒急發文安撫難阻外資拋售

0:00 / 0:00

中國和香港股票市場近期出現恐慌性拋售中概股現象。在本周一、二(26、27日)兩天,大陸A股市值蒸發4萬億元人民幣。本周三(28日),官媒罕有在深夜發文,強調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基礎,依然穩固。但學者認為,中國經濟模式已走上絕路。

就外界對中國經濟及股市的擔憂,官媒新華社周三晚間發稿稱,中國經濟持續向好的基本面沒有發生變化,中國改革開放的步伐依然堅定,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基礎依然穩固。文章並舉例中國在今年上半年,創造了超過53萬億元的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2.7%。二季度兩年平均增速5.5%,高於一季度。

文章並就近期針對補習機構的收緊政策辯解,指近年來大量資本過度湧入培訓行業,這次政策的出台就是針對民生痛點進行的一次糾正。

北京高調安撫市場後,周四(29日)香港和大陸股票市場出現反彈,香港恒生指數上升了3%。

但投資者關注,這次反彈能否持續。

學者:中國經濟模式已走到盡頭

研究中國事務的澳大利亞悉尼科技大學副教授馮崇義,就此接受自由亞洲電台採訪時指出,中國官方公布的經濟數據經常被懷疑有水分。新華社的報道,無非是為了安撫海內外民眾,但恐怕難以收效。

馮崇義說:他們能不能達到目標,很難說。因為,現在有寒蟬效應。有好幾個企業市值一下子蒸發八分之八十。業內人士知道他們這個(經濟增長)數字是怎麼做出來。他們公布這些數字對業內人士沒有甚麼效果。

日本靜岡大學教授楊海英對本台指出,近年來,美國制裁中國科技企業,以及對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提出必需遵守美國規則。鑒於中國國企不在美國掛牌上市,中小企業又沒有能力在美國上市,以及美國資金撤離(中港)股市,造成中國及香港股價下跌。他認為,新華社發文安撫只能發揮短期作用。

楊海英說:這樣的話,他短時間可以安撫股民,但是長期不能解決問題。股民當然不會去造反。對中國經濟發展是一個慢性的阻擋。使其不會有進一步的發展。我們都很奇怪,中國已經走到這一地步,似乎要走「人民公社化」了。

中國國務院近期頻繁出台限制各行業發展的措施,大型民營企業首當其衝。楊海英相信,中小企也會被波及。他指,中共拒絕改革,中國經濟模式恐將邁向絕境。

楊海英說:他們這種做法對中小企業遲早會造成打擊,西方國家一直要求中國進行制度性改革,誰也沒有要你共產黨下台,他(中國)就是做不到這點。那麼,現在他已經走到盡頭了。

輿論認為,從中央正在收緊權力和政策,包括地方政府賣地收入歸國家稅務局統一收取,顯示中國的財政收入正在減少。

與此同時,中國政府近期連續出手,以反壟斷制裁國內大型互聯網平台企業,又限制校外補習機構股票上市,加上美國股市傳出將禁止基金公司購買中國企業股票,導致A股和港股市場股價近日一瀉千里。中國傳媒周四報道,周二,A股三大指數加速跳水。最近三個交易日,北向資金累計凈賣出超過210億元,帶動股民紛紛拋售股票,私募基金被動減倉。A股市值兩天蒸發4萬億元。

記者:喬龍/程文 責編:方德豪 網編:劉定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