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近期採取嚴苛封控,一名女子日前跳樓輕生,至親因封區無法前往見死者最後一面。慘劇再度引發民眾關注疫情以來中國的自殺數字。業內人士透露,官方將中國自殺數據列為國家機密;有前線醫護透露,疫情以來非正常死亡數字急增,自殺者趨向年輕化,也有大量慢性病人因失救喪命。
上周五(4日)傍晚,內蒙一名女子跳樓身亡,而其女兒由於社區封控,所處樓棟單元被焊死,因此無法前往見母親最後一面。此事經網友接力傳播後,引發廣泛輿論關注。不少人發問:疫情期間,究竟有多少人因嚴苛的封控而自殺?
這個問題被追問了2年多,至今無果。
官方諱莫如深 知情人:因防疫自殺數字被視為國家機密
帶著這個問題,本台向有關當局查詢。國家統計局在回應本台記者採訪時,明確表示他們從來沒有關於自殺的統計資料,也根本沒有對於疫情三年來非正常死亡的專項統計資料。但他們表示,國家衛建委應該有相關統計。
國家統計局:我們就沒有這個數據呀。是必須要有的,但不一定是我們做呀,我們從來就沒見過這個數據。數據庫裡面沒有這個數據呀,這又不歸我們管,因為是衛健委管的事啊,因為人家沒給我呀。它數據多了,它不是都給我呀。死亡數據就是人口普查的時候才有,十年一次,那是大普查。平常呢,抽樣調查,也有一個總的估計,出生產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長率。
而中國國家衛健委則在回應本台記者採訪時明確指出,這屬於內部資料,他們無法對外透露。
中國國家衛健委:你是哪個媒體?這個資料我們是內部的,不好給的這個。這個應該是給不了的,這個資料。
原中國紅十字項目高管任瑞紅早前向本台透露,因疫情導致的自殺相關資料和統計,對中國官方來說屬於國家機密,任何試圖掌握該資料的行為都可能被視為竊密。
醫療和救援人士稱自殺飆升
一名就職於全省最大三甲醫院之一的前線臨床醫生匿名向本台記者表示,他們能明確感到基礎疾病的死亡以及自殺身亡的案例急劇增加。尤其洗腎患者受封閉的影響,處境急劇惡化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
前線臨床醫生說:我們只能看到我們自己的,但是整個國家的,沒有這個方面的統計。我覺得就是那些需要長期到醫院來定期檢查治療的人,會受影響多一些。比方說,慢性腎功能不全的這些人,比如說一些醫院透析的,它可以接納50個病人,但現在透析的時候不能聚集呀,它的那個場地本來你可以搞50個人,現在只能搞20個人了。本來它一禮拜可以透兩次三次的,現在就只能搞一個禮拜透一次啊,或者是很長時間不能透析啊。這對他會有很大的影響。
這名前線醫生指出,疫情導致民生惡化,以及很多底層民眾精神健康狀態惡化。而尤其令人痛心的是,疫情期間自殺者趨向年輕化。她指出,急診有上報衛生系統的統計模式,但到底有多少人自殺,以及和往年的資料對比,官方可能都不會統計。
前線臨床醫生說:封閉了之後,精神狀態出現異常的人明顯增多了。就是那種自殺的人群,特別多。再一個就是有一種年輕化的趨勢吧。以往年輕人不會想到自殺,多半都是老年人啦,或者是有基礎疾病的人,西安都有些年輕的人因為生活的壓力都會自殺吧。單憑一個醫院的數字也說明不了甚麼問題,國家也沒有甚麼統計。比方說前幾年我們有個36歲跳水(死亡)的,我們就會寫溺水。因為我們不問他死亡的原因。
河南知名的民間水上救援隊隊長牛振西透露,防疫封控及生活壓力驟增是導致近期跳水自殺案例增多的原因之一,但作為一個民間機構,他們無法知道完整的資訊。
牛振西:不容樂觀吧!各種原因吧,再一個疫情的封控,生活的壓力。這個咱們就接觸過幾場。但這個詳細的是幾倍呀,這個咱也沒統計,只能說不斷發生吧。因為呢咱們只是一個民間救援隊,幫著官方給他打撈出來。具體的,咱們也不便過問。
今年3月上海封控期間,有當地人告訴本台記者,嚴厲封控導致的精神疾病問題,正被全面掩蓋。封控期間和解封之後,上海市的精神病院爆滿和頻發的跳樓自殺事件,都顯示問題已經十分突出。但迄今為止,官方都沒有任何消息披露。
據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彭凱平公開演講的資訊顯示,中國疫情三年來,糖尿病和自殺,已成為受疫情影響導致非正常死亡的主要原因。但彭凱平在公開的演講中,沒有列舉具體的資料。
此外,本台記者亦測試包括上海、北京、廣州、深圳,青島、杭州等眾多省市,以及中科院心理諮詢志願熱線,但不是持續佔線,就是無法接通。但導致線路擁堵的情況不明。
在中國官方提供給世衛組織的資料顯示,中國的自殺率持續下降,並遠低於歐美國家。只不過這些資料的真實性一直備受質疑。
記者:黃小山/程文 責編:方德豪 網編:江復
----------------------------------------
防止自殺求助熱線: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2389 2222
生命熱線:2382 0000
明愛向晴軒:18288
社會福利署:2343 2255
撒瑪利亞會熱線(多種語言):2896 0000
東華三院芷若園:18281
醫管局精神健康專線:2466 7350
利民會:3512 2626
賽馬會青少年情緒健康網上支援平台「Open噏」: http://www.openup.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