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的武漢肺炎疫情卷土重來,再度引發經濟增長放緩的憂慮。正當外界關注全國兩會會否為全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設定目標,近日中國一位權威經濟學者卻公開表示,此舉引起諸多弊端,認為應該永久取消。(高鋒 報道)
正當疫情在多個省份死灰復燃,為經濟前景蒙上陰影之際,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馬駿在一個研討會上提出,應該從今年開始永久取消GDP增長目標。
目前在北京清華大學任教的馬駿認為,日後應把穩定就業、控制通貨膨脹作為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他指,虛報經濟增速的情形確實存在,由於地方政府出於政績考慮, 習慣針對中央設定的GDP增長目標,層層加碼,依賴借錢來投資拉動GDP,但也加大了隱性債務的金融風險。他認為GDP數字不應作為考核地方政府官員業績的指標。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設定全國GDP增長目標在中國已成為慣例。近日各省市舉行的地方兩會就已相繼制定今年GDP增長目標。
馬駿的講話被廣泛報道。
經濟評論員「金山」認為,講話內容正符合當下政治語境。
「金山」說:經濟增速的失速會引起巨大的整體性的尷尬。為了避免這種尷尬要及時取消GDP增長的指數。設定經濟增長指標本來就是屬於計劃經濟的產物,長期存在本來就不尋常,與市場經濟自由組合的規律是不相匹配的。取消顯然並不是為了迎合市場經濟的需要,而是為了配合當下語境的一個需要。
在悉尼科技大學學者馮崇義看來,中國的GDP增長目標根本與市場經濟背道而馳。
馮崇義說:本質上違反市場經濟規則。由市場配置資源,由它來運作。(其實)中央政府並沒有權力決定或者作出規劃,這一年要達到甚麼目標。
馮崇義也表示,瞞騙經濟增長數字在地方各級政府都有發生。
馮崇義說:官員升遷最重要的指標之一,就是這個市,縣,或者省本身的GDP增長率如何。現在的經濟增長很多人在講其實是負增長,但是很多地方官員為了政績或者表功的考慮,還是公布有很大增長。
他指,地方乃至中央的債務危機已超出安全範圍。而馬駿的講話從側面反映了中國當下背負嚴重債務,並且面臨巨大通脹壓力。
馮崇義說:關注中國經濟的人早就認為中國的債務和經濟增長和GDP總量的比例,早就超過了警戒線。如果你明明知道投資是無效的,還在繼續追加,會給財政和整個金融系統的危機構成越來越大的壓力。
新冠肺炎疫情為中國經濟增添不明朗因素。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去年發表工作報告時也罕有的沒有提出具體經濟增長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