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若加徵關稅華即啟動報復 特朗普:「敲美國竹槓」沒門

0:00 / 0:00

中美第十一輪貿易談判舉行在即,大陸官媒發文配合輿論,批評美國加徵關稅的行為不得人心;強調中方在原則問題絕不妥協。外電報道,一旦美國開徵關稅,中國便立即啟動報復性關稅措施。大陸有經濟學者呼籲,雙方談判代表理性磋商,若談判破裂或對全球經濟帶來動盪。不過,美國總統特朗普周三(8日)強硬回應,指責中國圖敲美國竹槓,又表示(中國)副總理正來美國談,要達到一個協議,結果拭目以待,他很樂意見到每年有1000億的關稅進賬,這對美國很好,對中國就不好了。(文宇晴 報道)

中國副總理劉鶴將率團赴美,並在周四(9日)、周五(10日)在華盛頓與美方展開新一輪貿易談判。據指,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和副財長廖岷,周三(8日)已經先啟程到達華盛頓準備。報道分析,儘管特朗普宣布即將開徵關稅,但是中方仍然赴美談判,顯示中方仍然希望透過談判解決貿易紛爭。

《華爾街日報》引述消息人士透露,目前排在議程首位的是華府要求北京列出修例清單,確保中國兌現結構性改革承諾,但北京反對有關做法,認為要求侵犯中國的主權。不過《路透社》卻引述消息指,雙方很難在兩天內就一些爭議性問題達成共識。《彭博》報道,一旦美方啟動向中國貨加徵關稅,中國便會即時向美國貨徵收報復性關稅。

大陸經濟學家盛洪認為,中美談判最終能否達成協議,至今仍然是「五五波」,儘管過去雙方一直稱進展順利,但外界根本無法了解談判內容。他又提到,一旦談判破裂,不僅中美雙方受到影響,也會拖累到環球經濟,呼籲雙方理性磋商,盡量收窄分歧。

盛洪說︰劉鶴已經出發了吧,不知道他去了後是甚麼結果,過兩天就知道了,現在還不能最後確定,因為事情都變得很突然。當然我們都希望能達成,但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最高層能達成妥協,然後從戰略角度想問題,不要從技術性角度想問題,不要靠技巧來討論。

大陸官媒《新華社》周二(7日)深夜發表社評,指中美經貿關係是雙贏關係,絕非零和博弈。批評美方加徵關稅的做法令人遺憾、不得人心,強調貿易戰沒有贏家,磋商才是解決問題的正確路徑。在這個關鍵階段,無論中美兩國人民還是全世界人民,都不希望看到前期磋商成果付諸東流。社評指,中國同時做好兩手準備,在原則問題上絕不妥協,爭取實現互利共贏的結果,對任何可能出現的變數有充分準備。

《人民日報》連續兩日發文,表示大陸經濟強勁的內生動力支撐,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即使當前國際經濟環境嚴峻複雜,經濟運行仍面臨下行壓力,但企業仍持對前景的美好憧憬。

外界正揣測今輪的中美談判能否達成協議之際,有外媒報道指赴美的劉鶴,今次並非以「習近平特使」的頭銜率團,意味著他今次出訪不可能代表習近平簽署一些文件,預計反映雙方達成協議的機會不大。

即使目前美國是否要加徵關稅仍然是未知之數,但有微博消息傳出,指有中國企業收到美國報關行通知暫停所有ETA(到港日期)在5月10日之後的貨物清關。由於是以實際到港日期為準,不是以清關放行日期為準,因此就是即使5月9日之前已經提前清關交稅,並放行的貨物,也將面臨追繳稅費的可能。

不明朗因素持續,中國海關總署周三(8日)發布4月各項貿易數據,以美元計算其中貿易順差顯著收窄47%至138億美元,不及路透調查順差350億美元,亦不到3月326.5億美元順差的一半;首四個月合計的貿易順差擴大26%,至894億美元。出口數額也遠差過市場預期,4月出口額同比下降2.7%,但是進口卻大幅拉高至 4%。但若以人名幣計算,出口和進口數額則分別增長了3.1%和10.3%。

海關總署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表示,儘管外貿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但是中國外貿政策環境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李魁文說︰總的看,我國外貿結構持續優化,動力轉換加快,穩中提質有序推進。

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楊宇霆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中國出口數字已經有下行壓力,預期未來幾個月的出口仍然會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