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原定於本月在華盛頓舉行新一輪貿易談判,兩國貿易代表通話後,決定將談判推遲到下月初舉行。有學者認為,相信是為了在中國國慶前保持社會穩定,避免一旦談判破裂而造成社會不穩。(黃樂濤 報道)
中美兩國在本月初互相加徵對方的進口貨品關稅後,對原定本月舉行的中美貿易面對面談判未能訂出日期,而中國商務部周四(5日)發表聲明,指副總理劉鶴與多名中方官員,早上應約與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財政部長姆努欽通話。兩國同意原於本月舉行的第十三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推遲至下月初在華盛頓舉行,雙方的工作團隊會在本月中開展討論,為下月的談判做好準備。
北京清華大學政治系前講師吳強對本台表示,中國的十‧一國慶臨近,認為當局為了國慶活動可以順利進行,已經高度維穩,市面保安措施嚴密。他指,中國為免在國慶前出現社會不穩的情況,相信是主動向美方提出將貿易談判押後,以免雙方談判結果出現重大分歧,導致國內經濟進一步轉差,引起民眾不滿而對政府產生怨恨。
吳強說︰延遲到10月份跟國慶的安排是有關係,如果談判結果不太好,雙方出現重大分歧,那麼可能對國慶前相關的氣氛,甚至對經濟再次帶來某種衝擊,政治安全上造成某種衝擊,影響到十‧一,這種衝擊可能是中國最高層不願意看到的,我相信一切都是為了國慶的安保、經濟的穩定來進行。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周四在記者會表示,對於中美下月初,在美國舉行貿易談判,中方堅決反對貿易戰升級,指這不利於中國和美國,也不利於全世界。
高峰表示,對於美方加徵關稅的措施,中方的反制手段是充足的,但在當前形勢下,中方認為應該討論的問題,是要求美國取消對55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進一步加徵關稅,防止貿易戰繼續升級,中方正與美方嚴正交涉。
美國總統特朗普周三(4日)於白宮對傳媒表示,無論中國是否想達成貿易協議,對美國來說都沒有問題。
台灣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秘書長曾志超表示,兩國在貿易上存在很多問題,並不是短時間內可以解決,即使中美兩國進行第十三次貿易談判,或未能即時解決所有問題。他又指,如果雙方在下月的談判破裂,對兩國都沒有好處,不是特朗普所說對美國沒有影響的。
曾志超說︰可以看出就是說,現在美國的經濟正在走下坡,面臨壓力愈來愈大,並不是講到沒有影響,而且面臨的狀況就是美國的物價也開始會有一些通貨膨脹,現在很多因為它(中國輸美貨品)的關稅提高之後,也被逼很多產品正在漲價中,所以基本上的話,美國的壓力已經開始逐漸在提高中,並不是說沒有受影響。
至於下月的中美談判會否涉及華為的問題,特朗普表示,華為是美國軍方和情報機構的重大顧慮,美方不會與華為有商業來往,目前不想討論美國商務部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的問題。
另外,美國商務部宣布,中國以低於公平市場的價格,向美國市場傾銷結構鋼,因此將會提高對有關產品徵收的關稅,對中國的關稅提高到最多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