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戰中方讓步較多 但中美能短期和解仍不樂觀

0:00 / 0:00

中美元首在阿根廷會談就貿易戰達成共識,同意暫緩擴大徵收關稅,並以90日為談判期。美國總統特朗普隨即在社交網發文,透露中國已同意下調及撤銷美國進口汽車的關稅;中國外交部沒有正面回應事件,表示希望中美經貿關係能盡快重回正軌、實現合作雙贏。有學者認為,中美要在限期內達成協議,是非常艱難的過程。(劉少風 報道)

中美元首上周六(1日)在二十國集團(G20)峰會期間會面,就貿易議題達成「停戰協議」,美國將取消在明年1月初,向2000億美元中國貨調高關稅,並設90日談判期限。中國除同意立即購買美國農產品,及買入大量美國工業和能源等商品外,亦同意管制鴉片類藥物芬太尼,以回應美方對有關藥物的關注。

特朗普結束峰會行程後,乘坐專機返美期間向隨行記者透露,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貿易問題上,達成令人難以置信的協議。他表示,由於中國承諾大量購買美國產品,對美國的農業、工業和電腦等產品,將會帶來非常正面的影響。

特朗普指出,他的行動是暫緩徵收新關稅,而中國就要開放貿易,包括取消某些貿易壁壘。他相信,習近平很大機會於稍後時間,建議批准美國通訊公司高通收購另一間半導體公司恩智浦的計劃。

高通2016年提出收購恩智浦。依據反壟斷法,交易需取得包括中國等9個市場的同意,但中國方面遲遲未通過審查。《路透社》周一引述高通代表的電郵稱,現時收購已終結,交易的截止日期已過。

特朗普周日晚(2日)亦於社交網發文,指中國已同意削減及撤銷美國進口汽車的關稅,但未有透露詳情。中國7月為報復美國加徵貿易關稅,將美國進口汽車25%的稅款,調高至40%,打擊美國汽車製造業。有美媒分析指,所有在美國設廠,並出口汽車至中國的企業,包括特斯拉汽車、寶馬汽車及戴姆勒汽車等,預料受惠於減免關稅。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周一(3日)舉行記者會,他沒有回應中方是否同意撤銷美國進口汽車關稅,但強調中方願意推動緩解中美貿易問題。

耿爽說:雙方達成互利雙贏的具體協議,是中方對美方採取相關積極行動的支柱和前提。下一階段,雙方將會按照兩國元首達成的共識來加緊磋商,努力推動雙方的經貿關係,盡快回到正常的軌道,實現合作共贏。

《新華社》發表評論文章,指習近平與特朗普的會面,是引領中美關係發展方向的重要會晤,形容會晤非常成功,為妥善解決中美間存在的問題、推動中美關係的長期健康、穩定發展指明方向,雙方達成共識,令全世界關心中美問題的人暫時鬆一口氣,堅信只要抱有解決問題的誠意,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中美暫時「休戰」,各地評論都有不同解讀。有大陸學者認為,雖然中國看似讓步更多,但實際爭取到更多時間談判,亦避免美國對中國的技術、人才等方面作出制裁。 有報道指,美方設的談判期限在明年3月1日,正值全國兩會前夕,中國領導層在那段敏感時刻,不會輕易向別國作出讓步,因此今次休戰並非突破,只是暫時避免貿易戰升級。

而香港智明研究所總監許楨周一(3日)就對本台表示,長遠來看,隨著中美經濟實力愈拉愈近,競爭多於合作是整體趨勢,雙方的角力仍然存在,不會根本改變兩國的緊張關係,要持續觀察未來的經濟走勢。

許楨說:在短期來說,其實兩國在不同的環節,其實有達成一定的協議,從而鞏固自己利益的可能性,但是具體來說,都要看未來一至兩個月,雙方的經濟走勢是怎樣,哪一方是趨於穩定,他們(中美)在談判入面會比較佔上風,哪一方的下行壓力比較大一點,他對對方的退讓,或者調整自己的票價,壓力就會大一點。

台灣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顧問曾復生也認為,要在90天內就各種議題進行談判,是非常艱難的過程,真正的衝突及角力才剛展開,相信中美關係只能夠暫時緩和,未來仍要以審慎的態度作出觀望,外界不容太樂觀。

曾復生說:他們(中美)後續要談的項目其實是相當關鍵,包括美國要求大陸方面要停止強迫美國的廠商作技術的轉移,還有要求大陸擴大開放國內的市場,以及就有關智慧財產權的保護要有更謹慎、嚴密的措施,那這些項目從大陸的角度來看,認為美國的要求是強人所難,雙方之間達成一個暫時修邊的氣氛,大家似乎鬆了一口氣,但是這也只能鬆一天而已,後續還是要非常謹慎的看待。

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中方最高貿易談判代表將由副總理劉鶴繼續擔任,並引述知情人士透露,劉鶴正考慮未來數星期率領約30人的代表團前往華盛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