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外相祁湛明(James Cleverly)據報將於下周訪問中國,這將是五年來首位訪問中國的英國外相。雖然祁湛明很可能向中方提出香港及新疆議題,然而人權關注者擔心,如果缺乏實際行動,祁湛明對人權議題的表態成效有限。
英國外相祁湛明四月份表示將訪問中國後,一直只聞樓梯響。事隔近四個月後,終於初見眉目。《路透社》引述三位知情人士表示,祁湛明將於本月底訪問中國,成為疫情後訪問中國的最高級別英國官員,也是五年來首位訪問中國的英國外相,以「穩定」因香港和新疆人權問題而滑落至歷史性低谷的英中關係。
英外相訪華談甚麼?
其中一名消息人士表示,祁湛明將於下周二(29日)抵達北京;另有消息人士透露,祁湛明的行程比原計劃有所縮減,預計只會逗留幾天。
祁湛明的訪華之行據報原訂在七月底進行,但因中國前外長秦剛落馬而推遲。英國外交部回應時表示,將以「慣常方式」公布祁湛明的出訪計劃,中國外交部則沒有回應。
英國《每日電訊報》(The Telegraph)報道,預料祁湛明訪華期間,將提及香港局勢以及新疆維吾爾人的處境,並將向北京施壓,要求撤銷對英國議員的制裁。報道說,祁湛明會和中國探討潛在合作,例如在氣候變化及全球經濟穩定問題上。
人權問題說說就算?
總部設於倫敦的人權組織「香港監察」創辦人、保守黨人權委員會副主席羅傑斯在接受本台訪問時表示,祁湛明訪華後必然要向國會「交功課」,因此必須向中方提出香港和新疆問題,然而如果沒有實際行動配合,單純的言語表態不會帶來實質改變。
羅傑斯說:雖然祁湛明向中方提出相關議題是很重要,但真正重要的不在於此,而是他的後續行動。我們一直在倡議的,是因應香港自由被破壞,而對中港官員祭出制裁。我想如果祁湛明在行程中能明確發出警告,如果中國在人權領域沒有改善,英國將實施制裁,這將發放重要訊號,可能有一定作用。
他強調自己從不反對和中國接觸,然而港警近期懸紅通緝海外港人,並把他們的在港家人帶走問話,祁湛明卻在此時訪華,時機令人感到不安。

在中國解除疫情限制後,接連有歐美高層官員訪問中國。「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nter-Parliamentary Alliance on China,IPAC)執行董事裴倫德(Luke de Pulford)認為,如果這些訪問能帶來正面的外交成果,外界也會喜聞樂見,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裴倫德說:每個人都失望地空手而回。英國外相明知如此都要去,要不就是他們認為自己在外交上更優越,要不就是他們為了做生意不惜一切代價。這就是人權關注者,或對北京行徑有顧慮者的擔心。
「香港自由委員會基金」(The Committee for Freedom in Hong Kong Foundation)的英國和歐盟主任馬克·薩巴赫(Mark Sabah)書面回覆本台時表示,中國持續違反《中英聯合聲明》、鎮壓港人,維吾爾人和藏人,祁湛明應把這些問題列為首要議程,並向中國問責。
他表示,目前中國經濟處於動盪,不能再承受失去商業夥伴,因此英國更應讓中國明白,想要和外國做生意,就必須付出代價。

英國對華態度放軟
北京在2021年制裁7名英國國會議員,禁止他們及家人入境中國,並禁止中國公民及機構和他們交易,指他們在新疆人權問題上「惡意傳播謊言和虛假信息」。有英國國會議員曾質疑,中國對英國議員的制裁仍未解除,祁湛明不應訪問中國。《每日郵報》更曾引述消息,指出若祁湛明執意訪華,將有部長級官員辭職抗議。
而英國外相訪華的原因,是首相辛偉誠(Rishi Sunak)的對華政策轉向。為了和中國重修舊好,辛偉誠甚至背棄選舉承諾,沒有在最新的國防外交評估中把中國定為「威脅」(threat),更拒絕關閉境內30間孔子學院。祁湛明也為英中關係重新定調,強調要和中國建立「穩建而具建設性」的關係。
記者:呂熙(倫敦) 責編:李榮添 網編:江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