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肌肉萎縮症的英國著名物理學家霍金,周三(14日)凌晨於家中離世,終年76歲。霍金獲譽為繼愛恩斯坦後,最傑出的物理學家。中國維權人士認為,霍金留給世人的不只是學術成就,更讓他們明白,就算受到肉體上的拘束,仍然不能放棄希望。(楊默 報道)
霍金的家屬周三發聲明表示,霍金在英國劍橋郡家中安詳離世。他的三名子女在聲明中說,霍金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也是一個超凡的人,他的研究成果與學術遺產將會一直傳承下去。
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1942年於英國牛津出生,17歲獲得獎學金入讀牛津大學,後赴劍橋大學研究宇宙學。在21歲,他罹患俗稱漸凍人症的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慢慢失去行動能力,需要坐輪椅,當時醫生認為他只能多活兩年。在43歲時,因肺炎手術失去說話能力,需用電腦與語音合成器發聲。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對霍金的離世表示哀悼和惋惜,他稱讚霍金是一位傑出的科學家,同時也是一個與頑疾抗爭的科學鬥士。
陸慷說︰霍金先生是一位傑出的科學家,也是一位與疾病頑強鬥爭的科學鬥士,為科學為人類作出了巨大貢獻。霍金先生生前曾三次來華,中國領導人曾會見他,中國科學家和科學愛好者們也同他進行過愉快的交流。霍金先生關心中國的發展建設,對中國的科技進步作出了很高的評價。
雖然外交部說霍金對中國科技進步作出高評價,但是其實霍金曾多次警告中國,不要試圖接觸外星生物,而中國沒有理會。霍金2016年對中國在貴州建造全球最大的「天眼」射電望遠鏡提出質疑,警告中國停止該計劃,他認為如此大規模的「天眼」會更容易導致地球被外星生物發現,一旦外星人發現地球,對人類而言並非好事;在去年中國啟用「天眼」後,探測到一個可疑宇宙信號,霍金獲悉後又再次警告中方不要回應,但是中方都沒有正視霍金的警告。
霍金曾經到訪中國三次,其中第三次在2006年,該次他也有到訪香港,先後在香港科技大學及北京人民大會堂發表演講。他於2016年開通微博,至今有超過四百萬粉絲,共二十篇貼文,大批網民留言悼念。
肉體受到拘束,但仍無阻霍金追求自由的精神,他的這一種精神,亦鼓勵了在中國受壓迫的維權人士。經常受到當權者打壓的胡佳說,除了科學成就,霍金給予他的精神啟蒙是會長存,讓他明白就算被拘束,也不能絕望。
胡佳說︰對這個社會帶來影響和幫助,本身來講霍金先生就是一個手持火炬的人。他所帶來那些精神上的成果,並不會因為離世而消失。實際上除了物理科學外還有社會科學,社會科學中,如何讓人更加帶尊嚴,更加自由,更加平等和公正。在這一方面,霍金先生給我同樣的啟示,自由並不因你的人受到限制而失去。在你堅持自己,實際上你就是在創造改變社會、改變時代的進程。對於我們這些受到拘束、追求自由、民主和法治的人,我們也應該在任何時候都不絕望,也不放棄探索。
霍金獲譽為繼愛恩斯坦後最偉大的物理學家,畢生致力研究宇宙起源和黑洞理論,得到眾多獎項,包括1978年獲得世界理論物理研究最高榮譽「愛因斯坦獎」及1988年獲得沃爾夫物理學獎。
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教授朱明中表示,霍金科學上的成就無庸置疑,但更重要的是霍金推廣科學的貢獻。
朱明中說︰他是最成功的一個科普工作者,他的書可能是最多人看過的關於科學書,很多小朋友都因為霍金的工作,令他們對天文物理、物理學產生興趣,投身科學。他科學上的成就很大,甚至到諾貝爾獎的級數,但對世界上的影響是對推廣科學的貢獻。
霍金在1988年出版著作科學書籍《時間簡史》,以解釋宇宙、黑洞和大爆炸等天文物理學理論,至今該書已售出超過一千萬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