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英相卓慧思挺台 批馬克龍示弱

英國前首相卓慧思(Liz Truss)警告西方國家不要姑息中共宣稱擁有台灣主權的說法,還將形容法國總統馬克龍近期前往中國之旅是「軟弱的表現」(sign of weakness)。

綜合英媒報道,去年僅擔任49天英國首相就下台的卓慧思(12日)將在美國華盛頓一場演說中表示:「我們需要確保台灣能夠自我防禦。我們必須在為時已晚之前向中國施加經濟壓力。」

卓慧思也曾經擔任過英國外交大臣,在她去年黯然卸下首相職務後一直保持相對低調,當時她的經濟計劃引發市場動盪,而她也失去保守黨的信任。不過,卓慧思維持參與她所支持的事務,包括對中國採取鷹派立場。這對她的繼任者、現任英國首相辛偉誠(Rishi Sunak)是棘手而難以處理的。辛偉誠對英國與北京的關係採取較為務實的做法,不過,這令包括卓慧思在內的保守黨人相當不滿。

在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戴卓爾夫人自由講座」中,卓慧思將表示,在西方世界中,「有太多人」姑息和包容中國與俄羅斯等專制政權。

卓慧思也將表示,西方國家不應尋求中國協助讓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的戰爭落幕。這類談話可能被視為是批評法國總統馬克龍,因馬克龍上周訪中,促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運用他的影響力協助終結俄烏戰爭。

卓慧思表示,習近平和普京是「反對西方資本主義的盟友」,「這就是為何西方領袖拜訪習主席,請求他支援終結這場戰爭會是個錯誤,這是個軟弱的表現」。

她將說:「相反地,我們的經歷應該用在採取更多措施支持台灣。」預料卓慧思將敦促英國政府在中國「加強軍備」和「威脅自由民主」的台灣時,對北京施加更大的經濟壓力。

馬克龍在結束訪問北京的行程後,表示歐洲要避免因台灣議題被捲入美中衝突,強調歐洲要戰略自主,不應成為美國附庸。這番言論引發多方抨擊,包括布魯塞爾、華沙和柏林的官員都批評馬克龍的言論。

隨著抨擊繼續延燒,愛麗舍宮派出同盟人士來解釋馬克宏的說法。法國財長勒梅爾(Bruno Le Maire)向傳媒表示:「我們是美國的明確盟友。我們共享相同價值與許多同樣的經濟利益。但不會因為我們與美國同盟,就必須與中國對立。」

歐洲議會議員、馬克龍所屬的復興黨黨魁賽尤內(Stéphane Séjourné)則說:「不想讓台灣被中國侵略。相反地,我們希望緩和緊張局勢,並在今日的外交中發出自己的聲音。」

責編:方德豪 網編:劉定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