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年,十多萬港人移居英國,部分港人也開始在英國創業,卻面對種種困難。有海外港人商業組織推出首個專為移英港人而設的初創培育計劃,入選者有機會獲得至少5萬英鎊初創資金,計劃的總投資額預計為50萬英鎊。不過主辦方表示,現階段不便透露投資者身份。
海外港人商業組織「香港商匯」( Hong Kong Business Hub)近日宣布推出「在英港人初創培育計劃」,希望向在英創業的港人提供培訓、人際網絡和資金三大支援,以助港人發展業務。
參加者可於9月17日前網上報名,提交商業計劃書和財務預算。入選公司可免費參加交流活動,擴闊商界人脈,並接受專業導師培訓,學習改善商業計劃書,及向投資者推銷的技巧。他們更有機會向潛在投資者推銷,若獲投資者青睞,公司最少可獲5 萬元英鎊投資;而計劃的目標總投資額為50萬英鎊。
主辦方稱不便透露投資者身份
香港商匯共同創辦人及董事梁佩鳳表示,香港曾是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香港人更是以勤勞靈活聞名,卻不得不放棄在香港建立的網絡,移居英國。而有意在英國營商的港人萬事起頭難,如何註冊成立公司?稅務如何處理?如何入口產品?都要一一摸索。

她表示,香港商匯希望協助港人發展業務,除了向在英港人社群提供服務和產品外,更可拓展本地人市場,長遠為英國經濟及就業作出貢獻。至於投資者的身份和背景,梁佩鳳表示,現階段不便透露。
梁佩鳳說:我們暫時接觸到的投資者,他們都想先做「背後的人」。因為他們都覺得不需要太高調,他們都想在背後默默支持香港人企業家,所以暫時不方便透露。
不過她強調,港人公司參與計劃並完成培訓後,有機會直接和投資者會面推銷業務,並讓雙方了解彼此的價值和理念,再決定能否完成投資項目。
投資者有多大控制權?
計劃總監容志偉表示,這次計劃只限股權投資,投資者會直接持有公司股份,不會有債權投資或可轉換股份的安排。至於投資者的持股比例,以及投資者對公司有多大控制權,則根據雙方所訂的協議決定。
他表示,正常情況下,投資者會在公司董事局佔一席位,但不會參與日常運作,只會在公司處理重大事項,例如有新投資者加入或計劃收購時,才會參與決定。
容志偉說:無論你是做甚麼服務,投資者大部分時間都不會有興趣在前線和你一起做。他們會提供意見、資金或網絡及一些關鍵東西,但日常運作都是被投資方要自己處理。

這次計劃的目標總投資額為50萬英鎊,然而計劃要求報名公司申請最少5萬英鎊投資額;換言之,即只有約10間公司能受惠於計劃。容志偉表示,如果他們把投資額調低為1萬鎊,投資給50間公司,單是行政費已花光所有投資額;考慮到財務和管理效率問題,他們決定把投資額定為最少5萬鎊。
公司創辦團隊須有香港新移民
參與計劃的公司需要符合多項條件,包括必須在2020年1月1日或之後成立、在英國註冊,而創辦團隊中,必須有至少一名成員是在2020年1月1日或之後到英國的香港新移民。評審委員會將根據創意、商業模式、可行性等商業標準進行評審。而若能造福香港社群,並和香港商匯核心價值一致的公司,可獲額外加分。
入選計劃、並獲投資者揀選的公司,須直接和投資者商討投資協議內容及條款,並在簽署協議後,向香港商匯支付投資額的1%作轉介費用,以支持計劃的持續發展;公司也必須定期向投資者報告業務及財務情況。
香港商匯強調,成員不會參與投資,也不會向報名者和投資者提供法律及財務建議,但可轉介相關服務。而這次計劃,獲英國本地商會「英國小企協會」(Federation of Small Businesses ,FSB)及「倫敦商會」(London Chamber of Commerce and Industry,LCCI)參與和支持。
香港商匯在2021年成立,創辦人包括移居海外的香港國際關係學者沈旭暉,以及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前系主任胡釗逸等,旨在支援和連結在英及在美發展的香港企業家和公司。
記者:呂熙 責編:李世民 網編:李榮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