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愛所以革命》:港導演以紀錄片現鎂光燈後抗爭「素人」故事

0:00 / 0:00

香港的「反送中」運動從2019年爆發至今已經三年,香港官方用各種方式意圖抹去民間對抗爭的記憶,並試圖重寫歷史。不同範疇的港人則奮力抵抗,以自己的方式保留這段香港歷史。繼《時代革命》、《理大圍城》後,香港抗爭紀錄片《因為愛所以革命》將於倫敦首映。這部以「素人」為主角的紀錄片,希望為觀眾帶來甚麼啟示?

「他們很多都已經有官司在身,為何他們仍要繼續抗爭?」、「我是香港人,在香港出生,香港現在淪陷了!」這是香港抗爭紀錄片《因為愛所以革命》預告片當中,被訪者力竭聲嘶的吶喊。紀錄片中的被訪者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全部都是「素人」,即名不見經傳的普通香港人,當中有中年大叔、南亞裔學生、前線抗爭情侶等,誠如影片介紹中的一句,「是他,也是你和我的素人抗爭故事」。

2019 年的六四燭光晚會說起

紀錄片的導演顏志昇,本身也是第一次拍攝長篇紀錄片的「素人」。當年讀畢編劇課程的他,獨自拿起攝影機,從2019年的六四30周年集會開始,記錄「反送中」運動爆發前夕的六四燭光晚會。他清楚記得,當時的參加者一手拿著悼念六四的燭光,一手則拿著號召市民出席6月9日「反送中」遊行的傳單。

他接受本台專訪時憶述,當初只是單純想要記錄「逃犯引渡條例」修訂引起的民間示威,但其後一次經歷,讓他決定要認真把拍攝的素材製作成紀錄片。那是2019年7月28日在上環的示威現場,香港警察向示威者施放大量催淚彈,正在拍攝的他被濃煙淹沒,幾乎失去行動能力。在關鍵時刻,有一隻手拉著他的衣服往後拖。

uk-video2.png
紀錄片《因為愛所以革命》導演顏志昇。 (呂熙 攝)

顏志昇說:前線抗爭者把我拉進「傘陣」,喊著「一、二,一、二」給我掩護,並幫我洗眼,讓我可以完成當天之後的拍攝。當時對我而言是很戲劇性的,我原本作為一個記錄的人,是透過我的鏡頭去看看走到前線的年輕人面對槍砲是否恐懼,面對甚麼危險。但那一刻我自己彷彿成了他們中的一員,被他們救起。

毋忘「鎂光燈照不到」的素人抗爭者

紀錄片以「素人」為主軸,被問到如何選取被訪者,顏志昇說,更覺得像是被訪者選擇了他。他提到影片中一位南亞裔學生,他們第一次見面,是在某區的「連儂牆」。一個月後,他再聯絡她,這位學生已經被捕並剛從羈留所獲釋。她主動向他表示,她有話想說。

uk-video3.png
紀錄片《因為愛所以革命》,呈現「沒有面孔」的抗爭素人故事。 (顏志昇提供)

顏志昇說:她從小到大被歧視,但到了這次運動,因為大家蒙面,因為大家看不到對方的樣子,所以凡是有人稱呼她為「手足」,這兩個字對她意義非常重要。她很感覺到香港人的身份,在那一刻,她真真正正覺得,我就是香港人。

2019年的香港「反送中」運動汲取了過去香港民主運動的教訓,在運動初期已發展出「不割蓆」宗旨,無數香港人默默在各自崗位付出,發揮「兄弟爬山,各自努力」精神,成為「沒有面孔」的抗爭者。

而當運動退潮,政治檢控如洪水淹來,顏志昇希望外界關注身陷囹圄的政治人物之餘,也不要忘記「鎂光燈照不到」的素人。

uk-video4.png
《因為愛所以革命》呈現一張張「沒有面孔」的抗爭素人故事。 (顏志昇提供)

顏志昇說:我自己也是一個素人,沒有人認識我。幕後的他們、受訪的他們,再加上我,全部都是素人。我會看到直到當下,所有的政治檢控其實沒有停過,有很多人當時付出了,現在正默默承擔不該如此的後果。這些素人是鎂光燈照不到的人,所以我更希望把他們的聲音、他們的故事帶出來。

海外放映冀連結港人

從2019年6月4日開始,顏志昇一拍就是一年多。到2020年,隨著港府藉疫情打壓街頭抗爭,在前線拍攝的被捕風險愈來愈高。擔心被捕後會被警方搜出影片,拖累片中人被檢控,顏志昇在2020年2月停止拍攝,並在去年11月帶著所有資料到英國,完成紀錄片的後製工作,並決定留在英國申請政治庇護。

目前這部紀錄片已經相繼被帶到瑞士的紀錄片映展,以及澳大利亞的「香港電影節」,並將在本月20日在英國倫敦舉行首映。顏志昇表示,他以孫中山名言「因為愛,所以革命」為紀錄片命名,是希望觀眾從紀錄片感受不同層面的愛。

顏志昇說:男女之間為另一半犧牲的愛,也有對這個土地、這個城市的愛,也有長者、成年人對年輕人的愛,也有對素未謀面香港人犧牲的愛。我經常說,對我而言最真摯,我最珍視的,就是這些東西。

顏志昇希望,海外港人在觀映過後,無論是感動落淚,還是因無力感而感到愧疚,都可繼續記住這場運動,並讓在運動期間未能置身香港的海外港人,補足新聞未能傳達的感受,和親身經歷這場運動的港人連結在一起。

記者:呂熙 責編:方德豪 網編:劉定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