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 / 0:00
自全球出現OMICRON疫情以來,中國厲行嚴苛的防疫政策。但英國權威學術期刊《自然》近日以加快出版的形式提前發表了 論文,指出新冠奧密克戎變種的毒性低於2019年的新冠原始毒株。中國《財新》雜誌周三也 轉載了相關資訊。
《自然》論文指出,與引起2019年武漢疫情的新冠原始毒株相比,奧密克戎變種的毒性及引起的症狀均輕於原始毒株,尤其是病毒引起的肺部感染情況。
該研究由知名病毒學家、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與日本東京大學教授河岡義裕牽頭。科學家首次在體內模型中證實,新冠奧密克戎變種的毒性低於2019年的新冠原始毒株。
研究還發現,在沒有既往感染的情況下,針對新冠病毒原始毒株設計的幾款疫苗和單抗藥物,對Omicron變種的保護力顯著降低。
自新冠病毒原始毒株引發2019年底武漢的新冠肺炎疫情後,Omicron變種毒株最早於2021年11月報告給世界衛生組織(WHO),Omicron的原始毒株BA.1迅速流行。此後又出現多種亞變體,包括引起今年上半年吉林和上海等地疫情的Omicron BA.2,以及廣東省最新報告的一宗感染BA.2.12.1亞變體的境外輸入個案。
研究人員表示,在動物模型裡,病毒呈現出對下呼吸道較輕的感染性,意味著病毒造成的疾病嚴重性更低。目前從真實世界的人類住院數據來看,結果也是一致的。但研究者還需要仔細驗證在人肺泡上皮細胞中,這一結果是否也成立。
記者/責編:方德豪 網編:劉定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