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接俄羅斯和德國的兩條北溪天然氣輸送管道,近日發生爆炸,迄今仍有天然氣洩漏,歐洲多國均指事件涉及蓄意破壞,德國官方更評估管道損毀嚴重,恐已「無法修復」。俄羅斯否認與事故有關,聯合國安理會將在周五(30日)開會討論事件。
涉事的「北溪一號」及「北溪二號」,是兩條由俄羅斯經過波羅的海海底,通往德國的平行天然氣管道,而近日被發現的洩漏處,分別位於丹麥和瑞典的專屬經濟區。洩漏區域有巨大氣流湧出海面,最大波動直徑達1公里。丹麥和瑞典地震學家於當地周一(26日)在管道洩漏地區記錄到兩次強烈爆炸,且確認水中發生而非海底,因而認為是蓄意破壞所致,肇事原因不明。
聯合國安理會將開會討論事件
歐盟、美國和北約亦認為是蓄意破壞導致,又認為破壞的程度複雜,只有一個國家(Only one state actor)才可做到,但沒有直接指控何國家。歐盟誓言將向蓄意破壞方作出「最強力」回應。俄羅斯否認與事故有關,指或涉國際恐怖主義,並質疑美國從中獲利,已展開刑事調查。聯合國安理會將在周五(30日)開會討論事件。
北溪天然氣管道公司表示,北溪天然氣管道系統的三條管線遭到破壞,破壞情況是「前所未有」,目前無法估計天然氣管道系統何時恢復正常運作。
瑞典海岸防衛隊周三(28日)指,現場洩漏仍未停止。丹麥能源署則預計,管內的天然氣要到周日才完全排出,又指今次事故釋出的天然氣,等於丹麥全國1年溫室氣體排放量的三分之一。
德國評估管道恐已「無法修復」
各方對管道的修復時間意見不一。據德媒《Tagesspiegel》同日引述德國當局報道指,評估目前管道損毁嚴重,已被完全摧毁、無法修復。報道又引述消息指,若不迅速修復,管道可能會被大量的鹽水破壞而導致腐蝕。
但天然氣管網運營商Gasunie Deutschland的董事總經理Jens Schumann表示,有很好的團隊來處理管道事故,對短期內修理好管道感到樂觀。
這兩條管道目前均無天然氣供應,「北溪二號」管道尚未啟用;「北溪一號」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天然氣輸送量數次降低,今月初因俄方宣稱技術問題而中斷供應。
記者:李若如 責編:李世民 網編:劉定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