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會跨黨派共識:《2021年戰略競爭法案》 抗習近平中國夢

0:00 / 0:00

美國參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下周三(14日),將審議 《2021年戰略競爭法案》(Strategic Competition Act of 2021)。這份獲跨黨派議員支持的法案旨在提高美國抵禦中國日益擴大的全球影響力,以及解決美國在和中國經濟競爭中面對的不公平問題。法案還提到:需要審視中國政府利用香港繞過美國的出口管制,以及中方情治部門通過香港保安局和警方,對外國人從事間諜行為。(方德豪/馬立克/霍亮喬 報道)

《2021年戰略競爭法案》(下稱法案)由參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民主黨主席梅南德茲(Bob Menendez)和共和黨資深議員里施(Jim Risch)發起。

法案要求美國採取一系列外交和戰略舉措對抗北京,通過促進人權、提供安全援助和投資打擊虛假信息,達至和中國公平競爭的效果。建議包括擴大美國外資審議委員會(Committee on Foreign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CFIUS)的工作範疇,該委員會負責審查金融交易是否存在潛在的國家安全風險。另外,法案也就中共打壓維吾爾族穆斯林及在香港鎮壓異見人士,提出涉及人道主義和民主價值的應對措施。法案也提到,需要審視中國政府利用香港繞過美國的出口管制,以及中方情治部門通過香港保安局和警方,對外國人從事間諜行為。

華府公民力量創辦人楊建利向本台解讀,這項法案對比特朗普時期的相關提案,修辭上有所不同,但內容區別不大。實際上是延續了參議院外交委員會的對華政策。他說,特朗普任內最後一年,美中走向全面脫鉤,現時的法案是把脫鉤的領域、競爭的領域、合作的領域各自排列出來。美國的國家利益,不是哪任總統的政治取態能決定。

楊建利說:有些領域是需要脫鉤冷戰的,有些領域是需要競爭的,有些領域是需要合作的,分清楚。是非常具有戰略清晰性和道德清晰性,執行這種政策是一個好的方向。如果這個法案在參議院通過,在眾議院通過, 因為這基本上是兩黨共識,實際上這也是拜登的共識。我相信這個會成為未來對華政策的一個指導性文獻。

另外,法案稱台灣是「美國印太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國官員與台灣官員的互動能力不應該受到限制。提案中又提到中國在南海的侵略行為,並要求華盛頓必須鼓勵盟國對北京「咄咄逼人的進擊行為」採取更多行動,包括在軍備控制方面合作。

時政評論人士、旅美維吾爾人伊利夏提向本台分析,《2021年戰略競爭法案》字面上雖沒有直稱中國為敵人,但實際上已視中國為對手,而提案則是要從戰略競爭的角度戰勝中國。他說,美國逐步認清中共戰略擴張的野心——新疆已變成一個軍事禁區,香港被暴力收服。一旦北京武力收復台灣,美國的影響力就要完全退出亞洲。美國將變成了一個美洲的美國,不再是全世界的美國。因此,美國絕不容許。

伊利夏提說:競爭,要告訴中國,你必須要遵守國際法規,已經形成的這些規則和認同。你要讓現在這些咄咄逼人的中國,去服從國際戰略,這是不可能的。她現在就在挑戰民主世界的文明世界秩序。所以,美國必須要用實力,讓中國聽話,讓中國去遵守國際秩序,那麼這個就需要戰略競爭,這也就是本屆政府一再強調的,讓美國以實力說話。要用這種戰略競爭,佔有絕對的實力,我讓你遵守國際秩序,你必須遵守國際秩序,這個就是戰略競爭法案的目的所在。

本台審視法案280多頁的文本,發現當中多次引用中國國家領導人習近平的講話,包括習提到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國防要在2035年前完全現代化,解放軍要在2050年前轉變成世界一流的軍隊等等。

路透社分析,該法案反映出國會內,民共兩黨在對華關係上的強硬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