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就職逾3周方與習近平通電話 林和立:兩國續取態強硬

0:00 / 0:00

美國總統拜登就職超過3星期,北京時間周四(11日)即中國農曆新年前夕,首次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電話,拜登透露雙方通話長達兩個小時,期間他向習近平提及,會以維持印太地區自由和開放為首要任務,指關注涉及香港、台灣和新疆議題,習近平則稱「中美合則兩利、鬥則俱傷」,他說合作是雙方唯一正確選擇,形容中美對抗對兩國和世界「肯定是一場災難」。時事評論員林和立認為,美國選擇這個時機與習近平對話,反映華府對北京不友善,未來會繼續強硬。(陳駿豪/喬龍 報道)

拜登與習近平互相拜年後,隨即首度在元首級層面,交換兩國在國際和區域安全合作上的意見。在白宮聲明中,拜登強調北京威逼和不公平的作風、打壓香港、新疆人權問題以及對台灣愈加專斷的行動,美國都非常關注。習近平則強調拜登說過,「美國最大的特點是可能性,希望現在這種可能性朝著有利於兩國關係改善的方向發展。」習近平回應拜登就香港、新疆和台灣議題的關注,稱「台灣、涉港、涉疆等問題是中國內政,事關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美方應該尊重中國的核心利益,慎重行事。」

拜登政府明言除了會展開多邊主義外交,仍然會繼續向中國施壓,例如在出口特定敏感技術至中國,會與盟友和夥伴合作。有拜登政府官員向路透社透露,暫時不會撤銷前總統特朗普施加在中國入口商品的關稅。

習近平向美國提「合作」,時事評論員林和立認為所謂「合作」,兩國在氣候議題、核不擴散政策或新冠疫情問題上可以商討,但在貿易議題和地緣政治等敏感問題上,「合作機會不大」。

林和立說:這些地緣政治包括南中國海、台灣、香港、新疆等問題上,兩國可以互諒互讓,互相包容的機會比較低,因為習近平一直至2022年中共黨20大都會表示中國的實力,向世界亮劍,政策仍然維持;拜登方面,傳統上,克林頓或奧巴馬政府與中國採取「交往」政策,屬多合作的路線,但過了4年特朗普管治,不論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都會覺得對中國不可軟弱。

拜登在就職後7日,就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通電話。上任至今三周有餘才與習近平通電話。林和立認為,選擇此時機是因為美國要先修補與盟友關係,將中國放較後位置,反映美國對中國不友善。

林和立說:拜登已明確講明中國是美國「激烈的競爭者」,之前國務卿布林肯批評中國人權、新疆或香港的問題,所以拜登留待到較後才與習近平通話可以理解。但這麼後才與習近平通電話不算不重視中國,因為美國政府和商界都明白中國是全球第2大經濟體和世界最大的市場,對於美國來說,美中關係是最重要的外交關係。拜登與其幕僚也是新上任幾周,還在部署,我們看到美國兩個航空母艦戰鬥群在太平洋,加上法國也派軍艦在南中國海,證明美國和盟友對於國際和地緣政治方面採取強硬路線,但會否如特朗普強硬,要過一段時間才可評估。

北京清華大學政治學系前講師吳強,接受本台訪問時也相信,未來美中關係仍會陷入僵局,他認為雙邊關係有新的「三大障礙」。

吳強說:新的「三大障礙」指的是包括台灣在內的印太安全的問題,第二個障礙是圍繞香港及《中英聯合聲明》、《基本法》,中國對於國際條約的承認,對於「五十年不變」政治承諾的信守,對香港民主自由的一個基本態度。第三個障礙是以新疆人權問題為代表,中國內部人權的迫害。

拜登與習近平通電話,是繼美國前總統特朗普2020年3月以來美中兩國首腦再次對話。此前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上周六(6日)與主管外交事務的中共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先通電話,楊潔篪是中國官員之中的「美國通」。布林肯向他強調美國會與盟友和夥伴合作,捍衛共同價值和利益,如果中國試圖威脅亞太地區,包括台灣海峽,以及削弱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體系,會向北京問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