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受中國牽制 美國等14國家達成供應鏈協議

為了防止在全球供應鏈上受到中國牽制,美國和另外13個來自「印度—太平洋經濟框架」(IPEF)的國家,於美國時間周六(27日)於底特律舉行的IPEF部長級會議上,宣布締結一項供應鏈協議。該協議是IPEF的14個參與國自去年5月成立以來的第一份協議,也是第一份有關供應鏈事務的國際協議。

綜合外電報道,新訂立的供應鏈協議強調在危機期間確保「替代供應鏈」的合作,以免出現像中國2021年限制柴油機廢液(油渣)出口,導致其全球供應出現緊張的情況。根據協議,各國將成立一個供應鏈理事會,以加強參與國之間的合作。該理事會將監督14個參與國政府是否限制任何對供應鏈有負面影響的行動,擴大投資以實現供應鏈的多樣化,改善物流,並進行聯合研究和開發。

IPEF包括美國、韓國、日本、澳大利亞、印度、泰國、馬來西亞、印尼、越南、菲律賓、新加坡、文萊、新西蘭和斐濟。除了最近達成的供應鏈協議外,其他3個關鍵領域,即貿易、清潔經濟和公平經濟的談判仍在進行中。

中國猛烈抨擊IPEF的成立,中共黨媒《環球時報》在周日(28日)聲稱,IPEF供應鏈協議是一個「缺乏實質性貿易協議」的「危機應對網絡」。它還說,參加IPEF的大多數國家也是中國主導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的成員,暗示這些國家應該遵守RCEP列出的供應鏈規則。

記者:方德豪 責編:李世民 網編:江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