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尤24國民調:習近平國際形象大幅落後於拜登

0:00 / 0:00

美國華府智庫皮尤研究中心在周一(6日)發布的 最新民調顯示,與中國相比,參與調查的24個國家普遍對美國持正面看法。在兩國領導人方面,多數國家的人們對美國總統拜登的看法更為積極,過半的民眾相信拜登比習近平更能夠在國際事務上做對的事情。

調查顯示,對兩國領導人的負面看法在高收入國家中更為普遍。中等收入國家對於中國及習近平的好感度則相對較高。緊鄰烏克蘭的波蘭,該國人民認為拜登比習近平更能在國際事務上發揮作用的比例高出75%。在德國、日本和瑞典,人們對拜登的好感度高出習近平至少50%。

美國代表的民主陣營、中國代表灰色陣營

紐約城市大學政治教授夏明指出,這些受訪國家都是全球最主要的國家,擁有對世界主體、對國際秩序和政治經濟產生重大影響的能力,具有代表意義。這種民調結果是中國或者習近平本人所不願看到的,它説明中國政府長期以來推動的中國夢、偉大復興等理念被阻止了,中國并沒有完全取代美國在世界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上面的霸主地位,而習近平所代表的價值觀是歷史的錯誤方向和歷史的倒退。

夏明:「習近平他的價值觀,他代表的這種政治理念,對全世界主要的,也就是說對全世界影響全球輿論的這些國家和民眾普遍來說,是被歷史所唾棄的。」

政治評論家陳破空表示,皮尤的民調客觀地反映了當前國際分野的局勢和氛圍,兩大陣營涇渭分明,一個是以美國為代表的民主陣營,另一個是以中國為代表的灰色陣營。

陳破空說:「所以這種正邪分明,民主與專制,文明與非文明的正向分野還是始終是一條主線。」

雖然大部分受訪國家民眾對美國的整體看法要比中國正面得多,但在皮尤將近20年的民調中,這種看法是隨著領導人的變動而波動的。

在小布什政府時期,受訪國家群眾對兩國及其領導人的看法差距較小,在法國和阿根廷等一些國家中,人們對中國的看法甚至略高於美國。奧巴馬執政時期,大多數受訪國家對美國的看法更加積極,對中國的看法幾乎沒有變化或惡化。

疫情爆發對中國的好感度又再次跌入谷底

特朗普上台以後,多數國家對美國的好感度大幅下跌,許多國家民眾對於習近平的好感度要高於特朗普,因而兩國的好感度又回到一個平衡的位置。但隨著疫情爆發,對中國的好感度又再次跌入谷底。雖然特朗普時期世界民眾對美國的好感度急劇下降,但對中國的好感度卻沒有提升,對於美國的評價也仍略高於中國。

陳破空指出,從美國方面來看,美國存在政黨輪替和輪番執政的情況。小布什總統執政時期,美國對外發動了幾場戰爭,而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不折騰」,因此獲得好評可以理解。奧巴馬時期的多邊主義和兼容并包的政策獲得了廣大盟友的支持,而特朗普强調的「美國優先」政策則使得盟友關係不太理想。但總體來説,美國作為民主大國,人們的好感度還是傾向於美國。

夏明指出,對於中國來説,中國經濟增長乏力、新冠疫情和習近平本人的倒行逆施是世界對中國好感度不高最主要的原因。他指,過去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投資了許多國家並獲得了廣泛的支持,現今的投資減少影響了中國的威信。同時,疫情對中國是一個致命打擊。從外部來看,新冠病毒來自於中國,且中國未妥善處理好疫情,造成全球災難性後果,甚至「甩鍋」責任,引起了世界人民的反感。而習近平修憲和專制主義等一系列「開倒車」行為也降低了世界對習近平的好感。

皮尤的民調顯示,在外交政策方面,雖然絕大多數民眾都認為美國和中國都傾向於干涉他國事務,但美國的比例相對較高。不過,大多受訪群眾都認為美國比中國更加關心他們自己國家的利益,且在高收入國家中,該差異會更加明顯。

民調:美國比中國更加有利於世界和平

在受訪國家中,認為美國比中國更加有利於世界和平的差距達到至少30%,該數字在日本甚至達到65%。然而,中等收入國家會更加偏好中國,中美兩國對世界和平的貢獻在中等收入國家中的差距較小。

夏明認為,美國的普世價值和理想主義仍然受到世界的歡迎,美國在推動人類走向市場經濟和自由民主方面還是主要的推動力。而中國採取的是現實的、實用主義的外交策略,其所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等理念未能替代美國的普世價值,不僅不能説服世界,也不能説服中國自己。

記者:清風/程文 編輯:溫曉平